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是岁(东汉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军队) 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等

材料二   1950 年,驻新疆部队 11 万指战员就地屯垦,筑起了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

1955年,铁道兵 9 个师的转业官兵在东北的密山、虎林、饶河境内,组建军垦农场。1958 年,全军大批复员军人到北大荒建设军垦农场。1966 年,12 个军区相继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这些生产建设兵团被誉为"不穿军装,不发军饷。永不转业的戍边大军"。1972 年以后,这些农场陆续移交给地方管理。

——摘编自陈默、杨庆华《试论中国军屯发展的基本规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末年曹魏势力推行屯田的特点并分析屯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屯田的主要表现,并归纳其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材料   民国时期,中国传统的医事制度已不能适应增进民众健康的要求,受西学东渐和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医学界人士及知识精英在借鉴和学习外国医疗保障制度后,提出实施公医制度。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政府逐渐变革医疗卫生体制,确立了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的疾病防治模式,疾病控制策略也开始由个体转向群体、由民间自发到政府组织转变。金宝善代表国民政府卫生署详细说明公医制度的医疗组织机构建设可以分中央、省、市县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中央有卫生署及卫生实验处两个机关。二是每省有卫生处,负有督促各县卫生院工作实行的责任,必要时还可以添加训练班的设置,以训练下层卫生工作人员。三是县市是医事建设的单位,每县分县卫生院、卫生所、卫生分所,设卫生员。卫生员专做急救、生死报告、卫生宣传、种痘等工作。公医制度加速了中国医疗制度由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过渡,但也存在公医制度设计未能很好满足社会现实医疗、防疫需求以及和民众观念契合程度不高等问题。

——摘编自史经霞《民国医疗制度变革的理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公医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国时期公医制度改革内容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政改大事记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布变法,任命康有为参赞新政,颁发了提倡官民上书议事,裁汰不必要的官员等。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年初,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制,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改革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清末实行新政改革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这次会议由毛泽东主持,总结了“五四”以来土地改革的经验,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10月1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公布。其中规定:“废除封建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外,对若干特殊土地财产及分配中若干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土地改革执行机关及保护工商业等,也作了具体规定。在这个大纲的指引下,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

——摘编自董志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得以制定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5年,清政府任命赵尔巽为盛京将军,主持日俄战争的善后事宜。他提出盛京行部计划,调整陪都多元行政体管理架构,推行近代警察制度,招徠投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等手段推动经济发展,推广新式学堂、倡导出洋留学,整顿财政、简化税收等举措,多取得了显著成就,开通了社会风气。这既是清末东北新政的准备与发轫之举,又为继起的全面改制奠定了基础。

就善后外交而言,赵尔巽对于维护主权可谓尽心竭力。面对日本等国家提出的各项侵略要求,均能据理力争,以期最大限度地挽回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日本等强邻对中国权益的侵蚀,尽管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外交的不利局面,但考虑到当时的综合国力对比情况,相对于善后外交的总体失败而言,仍尤为难能可贵。

——摘编自李皓:《赵尔巽与清末奉天政局(19051907)》


(1)根据材料,归纳赵尔巽的奉天善后事宜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尔巽的政治活动。
2021-04-01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解决“管得过多、统得过死”问题,中央决定从1980年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新财政管理体制,积极为各项改革铺路搭桥。1980-1993年的财政管理体制,实际上是“财政承包制”。1994年中央决定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为实现中央财力的较快增长,按市场经济要求理顺财政分配体制打下了基础。2006年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农业税,体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的86.8%来自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的85.6%用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主要围绕城市生产建设领域而进行。到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来源于国有部门的比重只有22.2%,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高达33.52%

——据高培勇《中国财税改革40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时期中国财税制度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时期中国的财税制度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国自1725年彼得一世死后的37年中,国家行政管理一片混乱,京都显贵们经常发生争权夺利的斗争。在女皇当政的最初八年中,仅俄国中部地区的农民暴动就有40次之多……“国库里没有钱,军队已8个月领不到薪俸。船只不加修理,堡垒在崩坏”。因此女皇急需进行开明专制改革……早在启蒙运动前期,伏尔泰、狄德罗等就提出了开明专制的主张,尽管这些主张并不完全符合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心愿,但它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社会潮流,更何况普奥两国君主早就开始实行开明专制并陆续开展改革,已取得不小成效。

——摘编自陈利今《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异议》

材料二   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下诏,把寺院、教堂和高级僧侣的世袭领地收归国有,进行教产还俗。她在1775年发布的一项敕令中宣布工商业自由,商人、城市居民可自由经营工商业。她还指令政府同许多国家签订了通商条约……在经济上给贵族以倾斜,把大量的农奴、土地和巨款赐予他们。1785年颁布的诏书,把贵族的特权发展到顶峰……她首次建立了用新式枪装备起来的猎步兵。1763年开始设炮兵团。她还积极倡导翻译外国书籍,聘请西欧著名学者到俄国工作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摘编自谭建华《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新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叶卡特琳娜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叶卡特琳娜二世“开明专制”的特点并揭示其实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官制,隋以前极为紊乱。机构重叠,滥立名目,南朝且置有侨州郡县,形成了“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造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状况。由于官吏冗多,耗费国家大量资财,出现了“资费日多”,“租调岁减”的局面。583年,隋文帝废去郡这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官,节约了封建政府开支,加强了行政效率。

——朱绍侯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央设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为长官,行使宰相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诏;门下省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度支(后改称民部)工部六部。

对前代八十一条死罪、一五零条流罪、千余条徒、杖等酷刑以及灭族等都一概废止。同时,又减轻了许多法律的内容,对犯人处置采取审慎态度。

隋初,在北齐、北周均田制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均田制,规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种植五谷)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5口给1亩。永业田不归还,露田在受田者死后归还。对一般农民,采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政策,对于豪强贵族兼并土地的行为则给予打击,以保障农民的正常生产。

——摘编自《隋文帝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隋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改革的重大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代以农为本,金世宗采取措施以保护和发展农业。平定契丹起义、结束对南宋战争后,裁军归农。大定二年(1162年),即诏谕“盗贼或避赋及避摇役在他所者,并令归农,及时农种,无问罪名轻重,并与原免”。后又诏复各地流民还乡,官给以田。开始时每年遣官劝各地猛安谋克农事;后来恐有烦扰,令各地职官劝督,必令自耕,精勤农务,以给自足。弛放牧地,令民开垦。若放纵牧畜毁坏民田农桑,虽亲王、公主及势要之家,亦由地方官立加惩断。同时,除海陵王时弊政,免除苛捐杂税,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南北和议后,金世宗于1168年正月下诏增设榷场,输入物品以茶、丝织品、药材、米为大宗,输出物品主要是人参、貂皮、北珠、绢罗。金世宗曾对宰臣说:“或言铸钱无益一所得不偿所废。朕谓不然……新币日增,公私俱便也。“1178年,铸钱名曰大定通宝,其质量胜过以前的钱币。1180年正月,确定商税法,金银百分取一诸物百分取三。1185年金世宗从上京回来,时宰臣说:“朕闻辽东,凡人家食盐,但无引目者,即以私治罪。夫细民徐买之,何由有引目。可止令散办,或询诸民,从其所欲。”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归纳金世宗发展经济的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金世宗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受军阀割据的影响,没有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税收制度,中国的主要税收为帝国主义所控制,继海关以后,1913年又丧失了盐税管理权。地方军阀截流税源,并日益形成财政独立,使中央财政收入短绌,收支陷于混乱。为增加财政收入,保证税源,北洋政府努力进行税制改革,曾先后三次整理税制。1912年11月公布国有税和地方税税法草案,明定国家(中央)和地方两级税收的划分,并拟定将来准备新设的税种。1914年6月明令取消国家税和地方税的划分,租税仍归各省财政厅直接管理。1923年12月重新提出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并以关税、盐税、印花税及其他消费税等全国税率应统一的税种为国家税,田赋、契税及其他各税为地方税。另外,北洋政府还新开征了印花税、营业税(烟酒牌照税)和登录税(契税)。就税收制度而言,北洋政府时期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迹象,具体表现为:划分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体系;税收来源逐步由以农业税为主转变为以工商税为主;征收税种逐渐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化,从而为我国近代税制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摘选自王玉茹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归纳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