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晏阳初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平民教育重点在农民的教育。1926年晏阳初与志同道合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定县翟城村,推行他的乡村教育计划。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晏阳初推行的各项平民教育活动都从农民的切身需求出发,着眼于小处:为减少通过饮用水传染的疾病,平教会指导农民修建井盖与围圈,适时消毒灭菌;训练公立师范学生与平民学校学生进行免疫接种;训练助产士代替旧式产婆,向旧式产婆普及医学常识;建立各区保健所,培训合格医生,从平民学校毕业生中培训各村诊所的护士与公共卫生护士;为村民引入优良棉花和蛋鸡品种;组织成立平民学校同学会,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改组县乡议会,改造县乡政府。

1936年,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步伐步步逼近,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离开定县,向南撤退。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晏阳初曾试图游说蒋介石为乡村教育投入更多资源,但是由于内战的因素而遭到蒋的拒绝。

——《宴阳初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
2021-09-24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9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6年4月张作霖出任奉天督军兼巡按使,处于“资力之薄弱,国家债务费比例之庞大”的不利局面中。面对严重的财政危机和金融混乱局面,张作霖颁布《收销各县私贴章程》《查收私贴考成办法》,下令取缔各类杂币私贴在奉天省流通,提高了东三省官银号发行奉票的地位,取消殖边银行、华富银行、商业银行的纸币发行权,实行统一的奉票货币,整顿金融市场,稳定财政秩序,维持奉票的信誉,保证奉票的垄断地位;开垦荒地,奖励移民,扩大农业生产,扩大工商业,增加财政收入。此外,张作霖还下令将奉天省内的矿山开采权完全收为官营,又废止了严重亏损、将来没有收益希望的官营事业,经营不善的官有财产,如有归民经营必要的,尽快归民管理,减少损失,开源节流。通过这些整顿,不仅克服了财政危机,改变了金融混乱的局面,还一度出现“仓廪足,治安宁”的景象。张作霖时期奉天省财政金融整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张作霖在财政金融形势好转后推行穷兵黩武的政策,毁掉了可喜的改革成果,盲目实行高税收的财政政策,使城乡居民税负沉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奉系军阀的贪占使公财大量被转化为个人的私财,公共资金大量流失。奉系军阀的财政、金融改革失败了。继任者张学良再度面临严重的金融和财政困境。

——改编自《张作霖时期奉天省金融财政整顿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张作霖的财政金融改革原因和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作霖财政金融改革。
2021-09-2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9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
2021·全国·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2021-06-08更新 | 8674次组卷 | 4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政治史-考点08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与政策调整
2021·云南昆明·三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进一步改革了医疗福利制度。设立翰林医官院为中央最高医疗行政管理机构,地方也设有医官,政府要求这些机构“散药饵以救民”。医疗福利制度主要由政府建立,而宗族、邻里等组建的民间机构也发挥了辅佐作用。北宋医疗福利机构主要服务于皇族、官员、军人和处于贫苦状态的平民百姓。其中皇族、官员、军人享有较高水平和较为全面的医疗福利保障,而对贫民则通过安济坊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北宋还通过法律的形式保障病者利益不受侵害。王安石新法中的“市易法”,将药品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禁止不法商贩操纵药物,以假药、次药牟利坑害百姓。

——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医疗福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医疗福利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山东潍坊·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贞观初年,太宗诏令收集天下谱牒,撰成《氏族志》一书,明确指出撰修《氏族志》“不须论数世以前,支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列皇室为第一等级,后族为第二等级,山东士族崔斡为第三等。这一改革
A.淡化了家族门第观念B.确立了新的政治秩序
C.消除了士族阶层威胁D.瓦解了传统宗法思想
2021·广东·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齐管仲治国,士、农、工、商均“群萃而州处”,以便子承父业,取得了成功,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汉末大乱之后,如果照搬汉代征兵制,继续以小农户为主体组织国家军队,势必对自耕农经济的恢复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而,魏晋时主张效法管子治国者不乏其人。东汉田庄农民和豪强地主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汉末军阀多系豪强地主出身,曹操由一个普通军阀上升为国家统治者。曹魏国家军队也是由私兵升格而成。由此,曹魏以世兵制为主要集兵方式,其主要含义,一是兵民分离,二是兵家终生为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形成一个以当兵为世业的职业兵阶层。此外,曹魏政权将士兵家属集中居住,严加控制,并按“保质”制度的惯例,担负起赡养兵士家庭的义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魏世兵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魏世兵制的影响。
2021-04-29更新 | 36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系统复习资料(新教材适用)-专题03三国至隋唐五代史
2021·广东广州·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076年初,宋神宗诏令国家医学教育机构太医局,在京城开封开办卖药所,后称熟药所,习称官药局,制造成药向社会销售。官药局规定:成品药的包装,应外贴药品说明书及和剂局记的印记商标;药局必须昼夜有人轮流值班,以保证随时供应药物,凡因失职而影响了急症病家购药的,杖一百科罪;发现霉变及过时药品应予以废弃;遇有贫困或水旱疫病,要施给药剂等。官药局创立后,宋代出现了官营、民营并存的药业经营形式,市场药价比之时值损三分之一1102-1106年,全国财政年收入6000万缗,京城官药局所属的5个惠民局门市,年上交40万缗,占0.67%。地方官府在总结防疫经验的基础上,也纷纷创设官药局。由于官药局按国家颁布的局方合药,客观上推广了医家及民间习用的一些有效方剂,普及了便于服用及保存的丸、散等成药剂型。

——摘编自唐廷猷《古代官药局五百年》等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官药局的管理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官药局建立的作用。
2021-04-26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系统复习资料(新教材适用)-专题04辽宋夏金元史
2021·广东深圳·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建立时,由于以前在门阀士族把持地方政权的情况下,州主簿、郡功曾的权力很大,州郡长官的实际权力受到限制;而掌握军权的地方都督长期干预地方行政,导致地方治理的混乱。开皇三年,隋文帝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从制度上取消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规定地方佐官一律由中央任免;在地方另设由中央吏部统一任免和考课的品官;将原属都督僚属的长史、司马任命为州府的主要属官。这样既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州县设官分职的状况也有所调整,基本确立了与中央六部的对应关系,地方行政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得以提高。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隋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2021·河北·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金朝建立以后,面对先进的汉文化,统治者希望女真人在保持质朴尚武旧俗的同时,努力使其文化进步。

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设词赋和经义两科,面对汉人开科取士。大定四年(1164),金世宗诏令,颁行女真大小字所译经书,每谋克选二人习之。大定十一年,创设女真进士科,开始议行策选之制。至十三年始定每场策一道,以五百字以上成,免乡试府试,止赴会试御试。且诏京师设女真国子学,诸路设女真府学,拟以新进士充教授,以教士民子弟之愿学者。俟行之久、学者众,则同汉进士三年一试之制。

元朝科举制借鉴金朝旧制,进士分为左右榜:蒙古人、色目人为右,汉人、南人为左。清初科举取士以满洲、蒙古为一榜,汉军、汉人为一榜。

——摘编自《金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金朝科举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朝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1-04-22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历史01
2021·全国·二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盐专卖法推行后,对盐政实行盐铁、度支二使分掌制,即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分东、西两大区掌管盐政的管理体制。盐铁转运、度支二使的使职并非只管盐政,但由于盐专卖在唐后期的财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盐政管理成为二使最重要的管理内容。盐铁使与度支使是并行的,二者不相统属,地位平等。大体上以潼关至峡州一线为界,以东属盐铁使管核,以西属度支使管理,海盐属东区,池盐属西区,井盐则分属东、西二区。盐铁、度支二使各自拥有一套下属机构,以便对各自辖区盐政事务进行管理。盐务的复杂逐渐形成了分别隶属于二使的院、监、场三级管理机构,它们代表盐铁使或度支使在各自辖区行使盐务管理的职能,因此称之为派出机构。

——摘编 自刘丹《唐代盐政改革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盐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盐政改革的影响。
2021-04-13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卷08隋唐五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