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0 题号:127897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金朝建立以后,面对先进的汉文化,统治者希望女真人在保持质朴尚武旧俗的同时,努力使其文化进步。

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设词赋和经义两科,面对汉人开科取士。大定四年(1164),金世宗诏令,颁行女真大小字所译经书,每谋克选二人习之。大定十一年,创设女真进士科,开始议行策选之制。至十三年始定每场策一道,以五百字以上成,免乡试府试,止赴会试御试。且诏京师设女真国子学,诸路设女真府学,拟以新进士充教授,以教士民子弟之愿学者。俟行之久、学者众,则同汉进士三年一试之制。

元朝科举制借鉴金朝旧制,进士分为左右榜:蒙古人、色目人为右,汉人、南人为左。清初科举取士以满洲、蒙古为一榜,汉军、汉人为一榜。

——摘编自《金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金朝科举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朝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2019-01-30更新 | 32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子产(?——前522),又字子美,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当晋、秦争霸时,郑为晋、秦所争。今晋、楚争霸,又为晋、楚所争。国境屡为战场,自裹公以来几至年年有战事,故其大夫患之。子产参与郑国政务时,高士奇将此时郑国的时局概括为:“族大宠多,俗淫而侈,又介于晋、楚之间,疆场日骇,民生垫隘,未易以为治。”子产鉴于礼已经无法挽救,故征之于刑书,以法绳之。子产的立法“为民刑程,上下维辑”没有出现“乱狱滋丰,贿赂并行”之乱象。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摘编自姚晓盈《子产的治国理政思想及其践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子产改革的作用。
2023-06-04更新 | 4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至1931年,国民政府提出,西南各省土司凡能直接改县的地方,须直接设县管理。1931年国民党提出在边地屯垦与移民实边。云南先后修建了滇缅公路与中印公路,滇黔公路等相继通车。教育部要求四川、云南、西康三省制定边疆教育三年计划。但西南各省组建的边政机构五花八门,如云南机构称“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贵州机构名为“边胞文化研究会”,川康机构则谓“川康滇三省边区边务设计委员会”。这些机构在行动上各自为政,政令更难以贯通,加上其他因素,国民政府治理西南效果大打折扣。

——摘编自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

材料二   1949年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民族自治地方纷纷建立起来。截止到1965年,全国共建立起五自治区,若干自治州、自治县(旗)。1984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2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了修改,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成熟。这种成熟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全面的实施;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摘编自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治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实施的主要价值。
2021-10-03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