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中地区是众蛮夷聚居之地,地势险远。诸葛亮耐心地对南中大姓和各族首领展开攻心战术,使南中夷汉各族做出不再反叛的承诺。平定南中后,蜀汉统治者将益州郡改为建宁郡,又将建宁郡、永昌郡部分地区增设为云南郡。统治阶层将当地的豪右大帅移徙至成都,让其到中央任职。同时,在南中大兴屯田,鼓励垦荒种地,将各族人民编为齐民,传播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至此,南中地区“纲纪粗定,夷粗安”。蜀汉政权也获得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大后方,为其在三国鼎立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李伟山《三国民族政策及其特点略论》


(1)根据材料,概括蜀汉政权经略南中地区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蜀汉政权经略南中地区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撒切尔夫人1979年当选为英国历史上首任女首相。在此之前,英国长期经济低迷、缓慢增长,福利国家的弊病已经暴露无遗,“英国病”达到了积重难返的处境。在社会养老领域,撒切尔夫人着力用“选择型”代替“普遍型”,大力削减财政开支,并推行个人主义福利观,强调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提高了基本养老享受资格的门槛,同时还降低了发放标准。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改革中,强调国家基本养老金只能提供最低限额的生活费用,对于不足50岁的男性和45岁以下的女性降低发放标准,总额仅相当于在职平均水平的20%。1988年政府对养老金进一步改革,强制所有企业推行职业养老金,并推行个人养老金。但是撒切尔夫人在改革中完全忽视社会福利本身公正正义的天性,改革深刻触动英国底层人民的利益,中产阶级也急剧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这也间接导致其执政生涯的结束。

——摘编自童素娟《撒切尔“去福利化”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夫人社会养老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撒切尔夫人社会养老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80年代以后,法国进行改革,省长成为共和国专员,不再担任地方政府行政首脑,更不管理地方事务。同时,在省之上设置大区,中央不再直接管理省及其以下的地方政府,在基层,扩大社区的治理作用。这次改革使法国(     )
A.民主制度正式确立B.社区组织逐步形成
C.地方自治权力扩大D.中央政府权力集中
2023-02-24更新 | 11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延安保育院,是延安第一保育院、延安中央托儿所和延安第二保育院的统称。1938102日,保教合一的延安第一保育院成立,招收抗战将士和革命干部子女,毛泽东专门题词“儿童万岁”。1940年春天,延安又成立了“中央托儿所”。当时抗日根据地物资极度匮乏,中共中央带头进行大生产运动。保育院的孩子们年龄虽小,却纷纷加入其中。1943年托儿所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增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快乐,培养其优良的习惯和行动,使之成为抗战建国中优良的小国民。”194561日,延安第二保育院成立。为躲避国民党军的进攻,第二保育院历时两年10个月,全部行程辗转3340里,进行了旷古未有的“娃娃长征”。延安第二保育院的宗旨是“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孩子!在行军的路途上,大人在,孩子要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延安保育院采用了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三化教学法(教学故事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歌曲化)。19446月,中外记者团参观了延安保育院。美国新闻记者爱泼斯坦感叹:“虽然延安的物质生活很艰苦,但孩子们生长得很健康。……他们穿着整齐干净,吃得也不错……。在延安参观访问,记者们自由地不受任何限制。我们参观了孩子们住的窑洞、做饭的厨房、活动室、学习室、游戏场以及洗澡房、体检室、洗衣房、病号隔离室……”小朋友们的表演,更给参观者带来浓厚的兴趣……记者们不时举起相机,拍下了一张张动人的照片。即使带着不同政见的记者,看到这一切,也不能不由衷地感慨: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征服的!

——摘编自《红色摇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延安保育院成立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延安保育院建设的意义。
2023-01-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五)历史试题(河北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镇压太平天国和经办洋务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款项由地方自行支配,而未向朝廷“奏销”。朝廷虽多次谕令各省奏报,但收效甚微。1906 年,传统的户部和1903年新设的财政处被合并为度支部。1909年初,朝廷颁布《度支部清理财政章程》,在度支部设立清理财政处,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作为中央与地方专门负责清理财政的管理机构,并由度支部向各省派出监理官,以加强督促管理。此后,各省先后编辑、完成了《财政说明书》,详细统计了各省收入的田赋、漕粮、盐课、关税等款项和支出的廉俸、军饷、教育、巡警等款项。各省财政经过爬梳整理,渐有眉目。1911年,清廷又依据《试办全国预算暂行章程》,编制出了各省和全国的预算。由于财政赤字大幅上升,朝廷在核定预算时,对地方支出大幅核减,督抚纷纷“致电反对”。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清理财政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清理财政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6年,清政府改革官制,计划设立责任内阁,废除军机处,遭到部分大臣的反对。慈禧太后在谕旨中说:“军机处为行政总汇……办事较为密速,相承至今,尚无流弊,自勿庸复改。”军机处得以保留。这一事件说明(     
①军机处仍然能适应时势                            ②清朝政治改革流于形式
③官制改革遭到巨大阻力                            ④皇族内阁维护君主专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安史之乱持续8年,中原地区和北方在大乱中血流成河,江山鱼烂,经济彻底摧毁。大乱之后的广德二年,通货膨胀率远远超过5000%。政府税收一落千丈,仓库空空如洗,根本拿不出东西增加供给平抑物价,当时物资已经紧张到连皇宫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程度。唐朝将恢复经济的命运寄托在漕运上。刘晏授命危难,在宰相元载全力支持下,他充分表现了统筹全局的能力、周密精细的头脑和改革创新的才智。他组织大量民工和兵丁疏浚河道,运河得以顺利全线通航。为解决运输问题,他改全程运输为分段运输,运粮船负责运到本段水路边界,将粮食交给地区粮仓,再安排新的船只起运,并首次把散装大米改为袋装。刘晏派官吏和军队沿途押运。在运输工具方面,他拨付大批资金在扬子开设10个船厂,建造两千艘急需的大型运输船,以当时最低造价的两倍的价格,支付造价,保证了造船质量。为保障顺利通过水流湍急的三门峡,他参与设计了一种超大型的“上门填缺船”,改进了船纤所用的材料,制成坚韧的纤绳。为保障人力的使用,他废除无偿徭役,改为工资雇佣制。漕工采用特殊军事化方式组织起来,纪律严明,责任到位。由此,江淮的粮食、物资顺利运到京城,代宗大喜过望,说道:“我们父子有饭吃了!”

——摘编自马立诚:《历史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1)据材料,概括刘晏漕运改革的措施。
(2)据材料,概括刘晏漕运改革取得成功的背景,分析其改革的影响。
2022-11-27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47年伊凡四世执政时,国家权力分散,阶级矛盾尖锐。他在“重臣拉达”辅助下,颁布新法典,强化司法机关,吸收城市居民参加审判,规定中小贵族受国家法律保护,但没有限制波雅尔(封建大贵族)土地所有制。中央设立衙门制度,衙门虽然由波雅尔担任,实际掌权人由军事服役人员遴选,逐渐形成宫廷服役人员集团。地方机构改革主要推行地方自治,废除食邑制度,从各地封建贵族、商人、手工业者和国有农民中选举的“地方司法税务官”,对中央政府负责。随着改革的深入,波雅尔分裂势力达到与中夫分庭抗礼的地步,“重臣拉达”权力也日益加强。伊凡四世解散了“重臣拉达”,全国实行“特辖制”,对波雅尔实行恐怖统治。伊凡四世也因其雷厉手段被称为“伊凡雷

——摘编自何红《俄国伊凡四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凡四世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伊凡四世改革的历史影响。
2022-09-22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诏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不得改嫁。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颁布劝勉民间嫁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唐太宗还明确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鰥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附殿失。”“故(唐朝)公主再嫁者达二+……太宗女六。对此,朱熹指出: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据统计,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全国户数接近380万户。与此同时,粮食价格从贞观八年(634年)、九年(635年)的斗米四五钱,跌至贞观十五年(641年)的斗米两钱。

——摘编自孙顺华《唐朝妇女观之嬗变与社会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财税体制改革,以“利改税”作为国营企业“简政放权”“减税让利”指导思想的实施措施,改变了国家与国营企业的纯收入的分配方式,形成了新的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4年实施的税制改革初步奠定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制体系,在新中国税制改革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并提出了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

——摘编自张斌《新中国税制改革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税制改革的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税制改革反映出的治国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