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2023·河南开封·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军阀混战,中国社会处于激烈的动荡和危机之中,救亡的政治思潮纷纷涌现。“省自治和联省自治”成为20世纪初期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其方案是由各省民选省长,制定省宪法,确立省自治,进而通过联省自治谋求全国和平统一。各省军阀纷纷表示拥护省自治,旨在“利用民气,以图自保”。湖南军阀谭延闿首先宣布自治,西南各省军阀相率仿效。资产阶级应军阀之邀参与制宪,或著文立说,各抒己见。章太炎发表文章指出“近世所以治乱者,皆由中央政府权籍过高,……联省自治由本省人充当本省的文武官员,……自无争位攘权之事。”胡适则通过文章提出“军阀权限太多,中央无力制裁军阀。根据省自治的联邦制,……增加地方的实权,使地方充分发展其潜势力,来推翻军阀……已经可以成为号召的旗帜了。”1923 年,随着曹锟贿选当上总统,公布《中华民国宪法》,“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破产。

——摘编自程舒伟《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分析“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资产阶级思潮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受到地方军阀拥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救亡思潮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解释。
2023-03-17更新 | 20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一模拟(全国甲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秀重建汉朝,天下从乱走向治,从纷争走向统一。王莽改制留下一个烂推子,加之连年的内战,国家变得凋敝不堪。刘秀以他非凡的胆识才干,遵循“以柔道治之”的方略,创造了“光武中兴”的业绩。实行“简政”是其重要政策之一,所谓“简政”,就是废除王莽的繁苛法令,恢复汉初的法简刑轻。为此,屡次发布大放令,平反冤狱,释放犯人。光武一朝刑法宽松,社会安定。简政的另一方面是裁减机构与官员,载减了十分之一的郡国、四分之一的县级区划、十分之九的官员,节省了财政开支,减轻了社会负担。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秀“简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秀“简政”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明鼎革,社会生产遭受巨大破坏,流民成为明代突出的社会问题。宣德年间,吏部奏请原先设有巡抚侍郎的河南、山东、山西、湖广、浙江、江西各府州县额外增设抚民官和佐贰一员,以辅助各级官吏安置流民,勘实户口,登记钱粮。正统年间边患日益加深,流民迭起,政府遂强化抚民官的权力,招抚流民垦荒置业,恢复生产。流民浪潮暂时平息后,朝廷下诏称“抚民官于民无益有损”“悉令回还吏部”。土木之变后,大量中原流民南逃,流民起义席卷四省。明廷重兵平定后认为“虏寇不过边境之患。流民则为心腹之疾”,遂将抚民官的设置区域由北方五省逐渐转移到荆襄地区,并进一步扩展到沿海沿边和边疆民族地区。万历后期至明亡之前,明廷派遣总督、巡抚执掌地方,基本取代抚民官的角色。

——摘编自朱绍祖《明代抚民官的设置及其兴废原因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流民问题的成因及抚民官设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明代抚民官设置现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牌】

材料新中国成立之际,我国人口已经毫无疑义的超过5亿。随着现代公共卫生和医疗技术知识由城市向乡村、由沿海向内地的普及和提高,自1962年开始,我国人口进入了出生率居高不下、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大大加快的人口高增长惯性时期。1949年,全国耕地人均2.7亩,当时已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1957年列1970年,耕地从人均2.59亩降至1.83亩。不仅如此,日渐沉重的就业压力也困扰着各级政府,农村地区的隐性过剩劳动力有增无减,城镇地区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难以满足就业需求。此时期,党和政府领导人及一些求实的学界人士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都先后发布节育的谈话,1957年,毛泽东甚至明确提出“计划生育”的概念和“逐步达到普遍计划生育”的设想,他说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但到1958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又说“人多好还是人少好,现在还是人多好”。1956年“二五计划”和1963年国务院工作会议制定的有关人口方面的政策,都被随后的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所冲击,即便如此,1968年城市的人口出生率还是比1963年降低了23.2个千分点,而认为多子多福的农村人口出生率也降低了6.48个千分点。

——摘编自汤兆云《建国后十七年我国人口政策评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提出“计划生育”概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建国后十七年我国的人口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