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的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按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希罗多德撰写《历史》时遵循(     
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的原则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的原则
C.保持历史原始信息的原则D.保存人类历史功绩的原则
2023-08-19更新 | 332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满江红》

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播,小明同学对这首词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1)这首词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辽对抗时期B.南宋与金并立时期C.宋夏和议时期D.北宋与金并立时期
(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的“胡虏”“匈奴”等民族当指
A.匈奴B.突厥C.契丹D.女真
(3)长期以来,《满江红》被视为岳飞的代表作。简要分析它对研究岳飞有何史料价值?

在进一步研读该词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学术界对于《满江红》是否为岳飞所作存在争议,出现了“证伪”和“证实”两派。以下是他收集到的一-些材

证伪派证实派
该词不见于岳珂《金陀粹编》,亦不见于宋元记载题跋,明中叶始出,出处存疑。(附岳珂为岳飞之孙,《金陀粹编》悉其收集整理祖父生平之资料)岳飞词墨未必尽为岳珂所辑,且宋元书在流传过程中存在散佚的问题......未被岳珂收录的作品至少有两首有比较坚实的证据可以证明是岳飞所作,那么对于其他作品的怀疑也应当审慎
岳飞伐金路线方向是东北,而贺兰山在西北,当时属西夏,若以实指其地论,则明显乖背;.....而明朝与鞑靼作战,战场在贺兰山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应当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参看,贺兰山”“匈奴均是外敌雄关的代称,本不是实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对岳飞本人生涯总结,似后人追摹语气,不应出自本人之手,且《满江红》与《小重山》风格相差甚远。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正是岳飞一生抗金的真实写照。至于和《小重山》风格不同,那是因为岳飞是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心态下写的,十分正常

——以上材料摘编自近代学者余嘉锡、夏承焘、邓广铭等人著作

(4)归纳“证伪”“证实”两派是从哪些视角对《满江红》词作者展开考辩的?
(5)通过对《满江红》词作者真伪的考辩,对探究历史问题有何启示?
2023-07-26更新 | 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
3 .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调研中,特意来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总书记考察时强调,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这体现了(     
A.历史遗址对民族文化的重要性B.中华文明起源于安阳殷墟
C.历史遗址是历史研究唯一资料D.我国加强对自然遗产保护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是人”与“斯人”。

近来,语文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成为热门话题,该文节选自《孟子》。由此引出的学术争议,成为某校史学社团的探究课题,他们拟定了如下步骤

步骤一:了解《孟子》成书与版本变迁的情况。

材料一   现存可供研究的材料如下

《孟子》原文本现存较早的有:宋刻本《孟子》一卷,藏于国家图书馆;宋刻石经《孟子》,存浙江杭州;元刻本《孟子》二卷,藏于上海图书馆;清人补刻唐石经《孟子》七卷,藏于南京图书馆。

《孟子》注释本现存的有汉末赵岐与南宋朱熹分别著述的《孟子章句》。《孟子章句》是今人能看到的最早完整注本,但历经千年的传抄、刊刻,版本错综复杂,目前可追溯到多种宋元刻本,和清朝乾嘉学派考据的版本。汉代刘向、郑玄等人的注本,现仅存清朝的辑本。随朱熹学说地位不断提升,《四书集注》影响巨大,版本众多,现常见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四书章句集注》。


(1)《孟子》最初成书于什么时期?提出了什么社会治理的政治主张?
(2)《孟子》的版本在宋以后日益繁多的原因有哪些?

步骤二:分析相关学者的观点,推理判断。

材料二   关于这个问题,国家语文教材主编在微博上做出解释(节选)

“是人”还是“斯人”?近日网上又在议论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孟子一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为何改为“是人”,其实并没有改,本就是“是人”。课文所选的是中华书局的《孟子译注》。我还查过宋代朱熹《四书章句》,也是“是人”。另查十三经注疏(汉代赵岐注),同样是“是人”,并非“斯人”。古诗文大都有不同版本,字词有差异并不奇怪,所以要校勘。而语文统编教材所选的都是权威版本,不可能随意改动。这是需要说明的。


(3)依据材料二,说明该主编对教材选择的解释运用了什么史学方法?
(4)该主编的解释并未能平复争议,若要对其提出质疑,请谈谈你的理由。
2023-01-14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探源
“中国”的称谓始于何时,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是学界关注的问题。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探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1)寻找“中国”一词的来源,同学们想到商朝的__________,(单选)但只找到了“中”字,没有找到“国”字。
A.石器B.陶器C.玉器D.甲骨文
(2)接着在西周的何尊铭文中,同学们找到了“宅兹中国”四个字,它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__________。(单选)但何尊铭文记事简略,只提供了关于“中国”地域范围的一种认知。
1A.实物证据B.图像证据C.口传史料
(3)探究“中国”的含义,需查阅更多材料。

A.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

——《国语·越语》

B.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

——《史记·天官书》

C.皇帝(刘邦)继五帝三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

——《汉书·陆贾传》

D.将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界:河之南岸属于中国,河之北岸属于鄂罗斯。

——(清)《平定罗刹方略界碑文》


以上材料里的“中国”含义不尽相同。体现文化含义的材料是__________;体现政治疆域含义的材料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至此,同学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含义不断丰富。
(4)秦汉时代,政府创设和推行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中国”一词逐渐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名词。结合所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列举具体内容各一。
政治方面:中央:__________
地方:__________
经济方面:__________
文化方面:__________
(5)在“中国”探源过程中,有同学认为:对古史研究最有价值的是考古资料,它是通向历史真实的唯一大道。这引起大家的争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清代官修《明史》载:“顺治三年六月,大兵克绍兴,以海(朱以海,即明鲁王)遁入海。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材料二:江日升在其著作《台湾外纪》中,引“野史”《明季续闻》道:“辛丑,(郑)成功迎(鲁)王归金门,仍奉供给。壬寅(1662)五月初八日成功殆……(十一月)鲁王薨。

注:江日升是为明末将领之后,自幼听闻父亲谈论明郑事迹,康熙年间恩科解元

(1)指出材料一、二中对明鲁王的死因记载的矛盾之处。
(2)针对明鲁王死因,你认为上述两则材料何者可信?或你另有观点?说明理由。

材料三:1959年,明鲁王墓于金门重见天日,出土刻有墓志铭的石碑一块,上刻“监国鲁王讳以海……力图光复,虽末路养晦,而志未尝一日稍懈也……王素有哮疾,壬寅(1662)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等字。

(3)材料三对澄清明鲁王的死因有何价值?从史料的性质和价值的角度简述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例举两项导致历史记载出现“矛盾”的原因,并指出破解这一“矛盾”的方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武昌起义“第一枪”到底由谁打响,历来众说纷纭。如表列举了相关观点,据此可以得出
出处观点
首义人士胡祖舜回忆城外起义总指挥李鹏升指挥罗金玉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时间是10月10日晚上6时零5分
孙中山《建国方略》为自存计,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
史学家章开沅等主编《辛亥革命史》届时,罗金玉首发一枪,辎重队的革命者即将马草房点燃,举火起义
A.当事人的回忆接近史实B.革命家的观点具有权威性
C.史学家的著作更为可信D.历史研究应准确考证史料
2021-01-24更新 | 1079次组卷 | 16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B.学者的研究论著
C.秦简的记载D.民间的传说
2020-10-13更新 | 74次组卷 | 7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A.资本主义在西方不断扩展的历史进程
B.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过程
C.西方在世界文明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海外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2020-09-22更新 | 357次组卷 | 34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历史试卷
10 . 被错认的英雄形象——“致远”舰

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英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在德国订造“经远”、“来远”,1887年8月这四艘军舰参加了在朴次茅斯港英国海军庆祝维多利亚女王执政五十周年的大规模海上阅兵式(当时媒体有许多报道)后回国。这张“致远”舰作战插图最早是登载在1894年12月1日出版的英国画报The Graphic上的。


(1)“致远”号当时参加了什么战争,结果如何?
(2)这张照片被错认的因素可能有哪些?设计一份这张照片的考证方案。
(3)史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照片这种直观的图像史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