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形势,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部署,明确了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为未来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这一决定对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人才是推动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的重中之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并不单单指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过硬的人才。要真正适应市场的要求,学校还要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适应市场要求的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市场发展的这一要求,在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学校在课程设置这方面尽量向适应市场发展的方向倾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献而就,所以我们应稳扎稳打,不可急躁。

——摘编自宋玫颖《教育改革重要性探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年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条件,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时期教育改革应当遵循的原则。
2020-09-05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2 .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工业化进程下,城市贫困人口飞速增长.他们居住环境脏、乱,缺医少药,治安混乱。英美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通过社区资源扶危济困。德国部分城市通过社区组织卫生、宗教与教育等力量进行济贫改革。二战以后的一段时期,信息化与城市化影响了社区发展,造成了社区衰败。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兴起,国家对社会个体的照顾逐渐被社区照顾代替。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冲突和矛盾凸显,社区主义应运而生,社区作用被重新发现。英国发起社区战略,强调社区公共服务改革与民主参与。但欧美国家公共服务供给的民营化仍然存在代理上的碎片化。现代社区对生活营造的忽略使各个家庭之间难以沟通。另外,后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与自我意识使得人们强调个人利益,而不是对群体的忠诚,传统的联系和价值标准被削弱。欧美社区建设的重点逐渐放在了居民自强自立精神的培育方面、社区居民人际关系的协调,力图在城市恢复或重建那种守望相助、睦邻友好的和谐的社区生活。

——摘编自吴素雄吴艳《欧美国家社区治理的结构、功能及合法性基础》等

材料二   2017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文件提出,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幸福家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靠保证。

社区治理建设目标: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积极引导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加强城乡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做好城市社区绿化美化净化,着力解决农村社区垃圾收集、污水排放以及散埋乱葬等问题。创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运营机制,提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利用率。探索建立社区微型消防站或志愿消防队

在实践中,中国各地注重培育社区文化品牌、注重提升社区文化参与度,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例如,北京市通州区以才艺展示、挖掘社区能人等举措建设楼门文化,带动党员、积极分子、文艺骨干参与,改善了人际关系、构建了和谐社区。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美社区治理的变化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新时代中国社区治理特点和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着两个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妥善处理这两种矛盾,确保全民族抗日战争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1939年冬国民党胡宗南部侵占了陕甘宁边区的淳化等五个县城和边境,中国共产党军事上给予坚决自卫反击,恢复陇东大部地区。1940年春八路军歼灭来犯的朱怀冰部主力大部,并主动提出休战。

19411月国民党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包围袭击遵照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命令北移的新四军部队,制造了的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除约2000余人突出重围,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前往国民党军谈判被扣押。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令,整编全军继续坚持抗战。中共中央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并提出惩办祸首等要求。《新华日报》刊出周恩来题词手迹“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等,声讨国民党顽固派。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的鲜明立场,得到全国人民、中间人士以及国际舆论的普遍同情和支持,民主人士纷纷谴责国民党当局倒行逆施。3月,蒋介石迫于压力公开表示“以后再亦决无剿共的军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关系措施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关系策略的意义。
2021-06-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入宋以来,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在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垃圾也随之增加,防火、交通、环保等问题日益严重.在城市道路方面,宋律明确规定在道路旁设立标记,严禁越界侵占街巷,并对侵占街道现象进行专项治理。政府也加强了对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刑统》规定:“其穿垣出秽污者仗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对于堵塞河道的违章建筑,宫府有权力在必要时采取强硬手段,将其强行拆除。城市的发展带动了肉食需求的增长,生活相对富裕的市民阶层不仅

要消费普通肉食,也开始追求野味,鉴于城市乌类面临灭绝的危险,宋廷在开封禁止捕鸟,甚至规定卖杀鸟药也违法

——摘编自余小满《试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管理制度变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加强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防洪记载较多,除黄河下游大量修防外,海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出现了堤防。把堤防按险要程度分为两类六等,冬春备料修缮,调丁夫常达10万以上。宋代对黄河水文特征已有较多认识,将季节性涨水分为10期,根据经验可以预估汛水的到来。王安石提出新开浚手段,曾对黄、汴等河试行机械疏浚。有“铁龙爪扬泥车法”及“波川耙”等。北宋防洪议论很多,提出两河不能并行、迁城色以避之、东西还徒不要以人力干涉。只能“因其所向宽立堤防,约担水势,使不致大段漫流”等,牵涉到当权的政治斗争。北宋河防技术已有相当水平。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曾编河防书292卷,已失传。

——摘编自毛振培、谭徐明《中国古代防洪工程技术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一直把防洪当作安民兴邦的大事。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防汛组织机构。编制了各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和必要的补充修订规划。加固新建堤防海塘27余万千米,大中小型水库8.5万余座,大中型水闸3500多座,重点整治了河道,开辟行蓄洪区98处,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9万平方公里。建立报汛站8600多个,水文自动测报系统200多处。应用计算机、气象卫星等高科技手段预报洪水。制定和颁布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和防汛条例等法规。胜利地抗御了长江1954年,松花江1957年,黄河1958年、海河1963年、淮河1991年、珠江1994年、长江1998年松花江1998年等20多次大洪水,累计减少经济损失1.5万亿元以上。

——摘编自程晓陶《新中国防洪体系建设7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河防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宋代相比.新中国洪水防治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权力与灾害应对”的认识。

6 . 材料一   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城市规划的制度和形式是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存在的,特别体现在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方面。城市规划的格局作为一种礼制,是统治者控制国家、巩固政权的手段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并且有一条中轴线,这与古代统治者推崇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

——摘编自张健、马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都城规划布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中国都城规划相比,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对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转型是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社会转型的研究有利于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深刻认识。

材料一   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摘编自王煜宇《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材料二   国内学者通常在四层含义上论及社会转型,即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形态变迁以及转型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面对改革开放40多年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学以及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和哲学等许多相近学科,都纷纷提出了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转型期或实现了社会转型的论断,发表了大量以社会转型为主题的论文和论著。

——摘编自刘少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度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和政治方面分析18-19世纪时期中西方出现社会转型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出现的国内外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