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878年,曾纪泽出任驻英法公使,出行前与法国沟通,提出公使女眷只跟对方的女宾往来,不与对方男宾握手、同宴,并指出这是中国“名教攸关”。法方表示:眷属往来,敬礼有加,绝不干预跳舞宴会。这主要反映出
A.中外文化冲突中的“求同存异”B.政治斗争决定中外礼仪
C.清朝外交官对西方礼节缺乏了解D.纲常名教扼杀女性独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棉花由印度传入中国。宋元之际棉花在长江三角洲逐渐种植、推广,到明代已形成相当的优势,导致棉作压倒稻作的农作物配置结构,松江府全境及苏州府一部分成为全国瞩目的棉花产区。当地农家“不分男女舍织布纺花,别无他务”,一个妇女从事纺纱织布的收入大大超过一个男劳动力从事田间劳动的收入。所产各色棉布工艺精良,品种繁多,成为全国各地争相购买的紧俏商品。外地客商携带巨额资金,前来贩卖棉纺织品,形成了一大批棉布交易市镇。鸦片战争后,“自洋纱盛行,市遂衰落”。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

材料二   英国原来并不生产棉花,16世纪末,棉纺织业传到了英国。到17世纪中叶,英国人在曼彻斯特建立了自己的棉纺织工业。棉花从南美洲输入,然后转运到兰开夏郡。英国人在这里开办棉纺织工业手工工场,棉织品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市场需要量不断增长。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许多人都努力从事技术革新。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轴纺纱机,到了18世纪80年代末,在棉纺织业特别发达的兰开夏郡,“珍妮纺纱机”很快就代替了旧式的纺纱机。纺织机发明以后,由于大量制造机器,对金属的需要量急剧增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英两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英两国棉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
A.社会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
D.全球史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