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1.请将以上文明成就与地图所示相关区域进行匹配。(填字母)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腓尼基字母的创制,汲取了周边哪些区域的文明成就?(单选)(     
A.希腊与罗马B.中国与印度C.西亚与埃及D.中国与罗马
3.亚历山大帝国疆域最东端到达的区域是(单选)(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恒河流域
4.由地图图例可知,公元前4千年代至公元5世纪,不同区域间人类交往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看待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
2024-04-11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学完唐朝两税法后,某小组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围绕着两税法的细节展开进一步研习。

材料一   (天下起兵)人户凋耗,版籍空虚……(炎)乃请作两税法……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杨炎传》

材料二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唐)白居易《秦中吟十首·重赋》

材料三   下图是出土于敦煌的唐代文书《乙末年前后赤心乡百姓令狐宜宜等状》

材料四   (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辅囤仓,直(价值)虽轻而众以为富……一概计估算缗,宜其失平长伪。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材料五   第一,资产税开始取代人丁税;第二,货币税逐渐取代实物税。这一取代过程虽然经过多次反复,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却一直贯彻着……从唐中叶两税法开始……到清中叶摊丁入地改革,这种取代终于最后完成了。

——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1998年)

(1)材料一、二对两税法的记载在哪些方面存在不同?
(2)材料三可印证步骤一中的哪则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3)就研究两税法而言,材料四、五补充了哪些视角?
(4)根据研习小组的研究步骤,请你归纳研习的路径。
(5)综合以上材料,简述你对唐朝两税法的看法。
2024-03-29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泰半之赋”。据史料记载,秦朝收取“泰半之赋”,对此学者们存在较大争议。

材料一   (农民)还要按规定向国家缴纳人头税,服繁重的徭役。秦代的田赋负担相当沉重,征收量达到2/3

——孙翊刚《中国赋税史》

注:①孙翊刚对“泰半”的理解是2/3。

材料二   (秦代)口赋则远比田租要重,所谓“收泰半之赋”,就是要将一年收入的一大半,作为人头税(口赋)上交国家。

——王新龙《大秦王朝》

材料三   里耶秦简


“迁陵卅五年豤(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四顷□□……”

——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

材料四   总舆田(应纳税土地)数5295亩,除以总税田(应缴田租)数451亩,为11.73倍,若总税田数为441亩,则为12倍。这两个数据都可以作为秦始皇三十五年迁陵县的实际田租税率为“十二税一”的佐证。

——刘三解《秦砖大秦帝国兴亡启示录》


(1)就研究秦朝收取“泰半之赋”而言,上述四则材料哪些是第一手史料?哪些是第二手史料?
(2)根据材料一,秦朝农民对国家承担的义务有哪些?对比材料一、二,两位学者对“泰半之赋”中的“赋”的理解有何差异?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秦收取“泰半之赋”的说法是否成立?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4-03-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拿破仑统治.

小李同学在历史学习时发现,教科书中提到“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他实行帝制,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1815年,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小李同学尝试通过史料收集和研读,对“拿破仑统治”这段历史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材料1:(民众)满心欢喜地相信他们会不可逆转地获得和平。我自信地认为,那些人非常真诚地相信,无论作为执政还是皇帝,拿破仑都能利用他的权威挫败派系的阴谋,而且能够把我们从无政府的混乱中解救出来。

——雷穆莎夫人回忆录(1780-1812年)

材料2:(为了保证帝国的安全)拿破仑颁布帝国法令,重新任命我担任警察的首领,赋予我比以前更强大的职能……国家的所有监狱和警察部队都在我的掌握之下……我在王国的大城市里设立了常设军需部,把警察网络遍布整个法国,尤其是扩展到了边境线上。

                                   ——约瑟夫•富歇回忆录(1763-1820年)

材料3:(大革命10年之后拿破仑的上台)正是人们所普遍认可的他(指拿破仑)的政治才能,把他明确坚信的,同时为巨大的个人声望所加强的个人观念和信仰,与对法国大革命什么必要什么可能的明确意识结合在一起。

   ——历史学者 路易斯贝吉龙(1981年)

材料4:(拿破仑)依赖显贵的支持,该政体有助于界定和培养这些显贵。构成这些显贵的是成功的革命性的土地主资产阶级、职业人员和行政人员,也包括商业和工业界精英。他们支持拿破仑,因为他保留了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成果。

——历史学者 马丁莱昂斯(1994年)

(1)下列对拿破仑统治的时间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
A.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B.17世纪末期至18世纪初期
C.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D.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初期
(2)下列历史文献中,能够对教材“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述印证的是(     )(单选)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法国民法典》D.《宅地法》
(3)从史料收集的角度看,小李收集的上列史料类别有何特点?
(4)从史料研读的角度看,分析上列史料涉及了“拿破仑统治”哪些方面的内容?
(5)如果小李以“拿破仑统治”为题进一步探究性学习,你有何优化性的建议?
2024-01-11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实证中国。

国际学术界曾依据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概括出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社会的标准,称之为“文明三要素”。据此标准,中华文明只有3300年的历史。


(1)据此标准,中国最早的文明出现在哪个时期?(单选)(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教材中讲到“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2019年,良渚古城申遗成功。有评论说"这意味着它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这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为文明分期提出来了中国方案。

材料一   


   

——刘斌、王宁远《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材料二   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距今约5300-4300年)


   
(2)综合上述材料,你能提取哪些方面的历史信息?
(3)随着世界各地考古发现和研究取得的进展,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世界各地可以有符合自己古代社会发展特色的文明形成标准。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中国方案中文明的标准有哪些?
(4)结合所学谈谈中国文明标准方案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2023-09-1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调研中,特意来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总书记考察时强调,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这体现了(     
A.历史遗址对民族文化的重要性B.中华文明起源于安阳殷墟
C.历史遗址是历史研究唯一资料D.我国加强对自然遗产保护
7 . 改革开放。

某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主题为“改革开放”的课题研究。教师通过资料检索,出示材料一。

材料一   



   

(1)上述六张图片分别从哪一领域彰显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师提供经调查访问后收集到的口述回忆,出示材料二

材料二   农民干活的积极性高了,也能充分发挥个人所长,富余劳动力有做工的,有养殖的,有做买卖的、搞运输的,收入都大大增加……1975年、1976年全部靠集体,我们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00元,到1981年,人均年收入超过了500元,增加好几倍……到这个时候,不单单是我们改变了,整个广东乃至全国都在变了。

——原中山县板芙公社里溪大队党支部书记林德成


(2)这则口述回忆可与材料一中哪张图片反映的信息相互佐证?简述理由。
(3)以下是小钱同学以“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主题,收集的相关史事与理论,请你按照推进的历程排序(填写字母)
A.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E.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F.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若要深入探究“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除了上述材料,我们还可以挖掘哪些有效资源?
2023-06-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遵循一定的体制,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

材料一(永乐元年)西洋刺泥国遣使来朝贡方物,“因附载胡椒与民互市,有司请征其税”。成祖认为:“商税者,国家以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刘祥学:《“四夷来朝”与明初百年对外关系的变局》

1.材料一里的中外贸易属于什么商业贸易活动?从材料可知,这类活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以下符合朝贡体制的事件是(     )(双选)
A.东汉时倭国使臣来朝B.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C.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D.中英签署《南京条约》

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有--珍藏一《万国来朝图》,是乾隆辛巳年(1761年)皇太后七十大寿时创作的。画面大气磅礴,线条流畅,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在雄伟威严的皇宫中,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万国的使节穿着艳丽的服装,带着琳琅满目的贡品云集太和门外。在左右两侧的指定区域内,人头攒动,朝贡者手拿锦旗,上书各国国名,等候着乾隆皇帝的接见。



3.从《万国来朝图》可以研究乾隆朝的哪些历史细节?(三选)
A.宫殿布局B.对外交往体制C.工业水平D.社会救济E.官员服饰

材料二尽管大清朝每年元旦确有外国使臣前来朝贡,但离“万国来朝”差了十万八千里。准确地说,“百国来朝”也没有。当时清王朝57个藩属国和31个朝贡国,在皇太后七十大寿这一年的元旦,来朝贡的只有10多个国家。

——许家祥:《“万国来朝图”的神话》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认识《万国来朝图》的史料价值?
2023-04-03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关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小明在阅读两本教材时发现记载有所不同。

观点一: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观点二: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的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2007年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


(1)上述两版教材关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不同?
(2)要论证观点一,下列哪一则史料更为可信?请说明理由。

(3)要论证观点二,下列哪些史料更为可信?
史料A
《穆天子传》“该文献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三千年前周程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并有周穆王送给西王母“锦纽百纯(匹)”的记录。
史料B

新疆阿尔泰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
史料C

东罗马金币,发现于西安何家村唐代陶罐
史料D
新闻报道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肩前的一处痔瓦窑址时,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水中,有一个窟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
(4)综合上述史料,你如何看待丝绸之路的开辟,并从证据的角度说明理由?
2023-01-1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在世界现代史研究中,“开端”问题成为热议的话题。苏联和中国的传统观点认为1917年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但学术界仍存在其它诸多观点。

材料一   世界现代史开端的其它观点

开端时间主要代表
1871杰弗里·瓦夫罗等西方学者
1900刘祚昌等中国学者
20世纪初齐世荣等中国学者
1914部分中外学者


(1)传统观点以1917年十月革命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生产力发展   D.国际格局变化
(2)下列选项中,能支持“20世纪初开端说”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双选)
A.一战   B.普法战争   C.工业革命   D.二战E.亚洲的觉醒
(3)部分学者以1914年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试解释其合理之处。

材料二   时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历史的第一要素,运用特定的时间概念对历史进行分期往往是历史书写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历史书写者的史观、史识……

——方秋梅《“近代”“近世”历史分期与史学观念》

材料三   斯宾格勒反对传统历史理论的分期法,即历史分期中的“古代-中古-现代”的狭隘框架。因为这个框架把历史看作是直线式的,或是直线式进步的或是直线式退化的。

——庄国雄《历史分期法:历史哲学与马克思》


(4)材料二、三对历史分期的看法有何不同?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时间分期法的利弊。
2022-12-1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