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4 道试题
1 . 保山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书院街”因永保书院设此而得名;“考棚街”因明清两朝生员在此考试而得名;“黉学街”因孔庙建于此而得名;“提名坊”因有文官提名牌而得名;“箭道巷”因是练武射箭之场所而得名。由此可知,保山古城的街坊名称(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为地方史研究提供线索
C.体现城市规划的科学D.反映地方治理能力提升
2023-08-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提倡军国民教育的德国战败,军国民教育的衰落就成为必然趋势,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随着实用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一些教育团体为改革大做舆论宣传。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仿效美国颁布了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1923年9月,公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正式将体操课改名为“体育课”,规定初中及高中分别加授卫生、生理等科。对体育课学时做如下分配:小学体育课占总课时的10%;初中体育课为16学分(其中,生理占4学分);高中体有为10学分(包括健身法)。(注:《课程标准纲要》规定半年内每周上课1小时为1学分)。体育课程内容以田径球类运动、游戏等为为主,并一律清除了兵操。

——摘编自萍国吴等《近代体育课程改革及其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壬戌学制”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3 . 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中,日耳曼民族居住在帝国北疆,莱茵河以东地区,在历史上与罗马帝国互动频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2世纪罗马人与日耳受人冲突(浮雕)

材料二   “他们中间没有私有的、划开的土地……他们不大吃粮食,生活大部分都依靠乳类和家畜,特别着重打猎。”“日耳曼人是令人生畏的战士,他们觉得:可以用流血的方式获取的东西,如果以流汗的方式得之,未免太文弱无能了……小事由首帅们商议;大事则由全部落议决,如果人民不满意他的意见,就报之以喷喷的叹息声……他们天性纯朴,没有感染奸巧机诈,善待他人。”

——滴编自(古罗马)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

(1)指出两则材料在史料类型上的差异。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耳曼民族的特点。
2024-04-1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中共理论术语“群众路线”的来源和阐述,由此可知,“群众路线”(     )
古代文献《后汉书》:“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寄京兆许孟容书》:“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中共阐述1943年,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2021年习近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A.是立足传统文化的理论创新B.始终立足于人民的利益
C.是不断深化民主思想的产物D.本质上是传统儒家文化
2023-02-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国家结构形式要解决的问题是(     
A.国家政权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
B.国家政权如何组织的问题
C.如何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
D.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问题
2022-10-2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武帝时期以后,黄河决滥频繁出现,及至西汉末年,黄河灾害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究其原因,黄河河道日益紊乱是其中之一,而河道紊乱是无计划地围垦滩地所致。战国初建堤时,黄河下游两岸堤防相距五十里,河中有大片滩地“填淤肥美”,之后居民日盛,送在河滩地上“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大水时至漂没,则更起堤防以自救,稍去其城郭,排水泽而居之”。经过一段时间,河床中复淤出新滩,于是又在新围堤防之外,再筑一道新堤。至西汉后期,有的地方所筑围堤多达数重。由于官目国垦,致使堤距宽窄不一,“狭者去水数百步,远者数里”,河道随之曲折多变,造成黄河频频泛滥。

——摘编自梁向明《汉代治黄述论》


阅读材料,从中得出一条历史启示,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简要说明。(要求:历史启示观点正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1-10-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乐器“琵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故使工人知音者裁琴、筝、筑、箜篌之属,作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晋·傅玄《〈琵琶赋〉序》
琵琶、四弦,汉乐也。初,秦长城之役,有弦鼗而鼓之者。《旧唐书·音乐志二》
或谓咸(阮咸)丰肥此器,以移琴声,四弦十三柱。明·王圻《三才图会》

A.琵琶最初用于战时助威B.弹拨乐器源于秦汉时期
C.游牧文明对中原的影响D.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2-04-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迄今为止,人们所能认识并可以搜集、运用的史料大体有文献、实物、口述、图像等类别。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图中所示材料的史料类型。

示例:《东京梦华录》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日常生活与风俗人情,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2)请结合所学,指出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024-01-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一些外国学者研究认为,韩国庆州释迦塔中发现的汉文《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刊印于704----751年之间,是古新罗印本,比目前已公认的最早的印刷品—印于868年的《金刚经》要早100多年,从而得出这部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的结论,并推论出印刷术起源于韩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文物比文献更具有说服力B.汉文佛经说明创作地为中国
C.外国的结论缺乏史料依据D.得出结论的过程过于轻率
2022-06-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沫若在1929年著成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写道:“只要是一个人体,他的发展,无论是红黄黑白,大抵相同。由人所组成的社会也是一样。”在国内外的反动派都在叫嚣共产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时候,郭沫若发出了如此铿锵有力的声音,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一切进步人士对革命的胜利和信心,更告诉人们中国古史的研究也必须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指导。作为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阐述商周史研究的著作,此书一直受到后人的尊重和重视。正如《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日译者藤枝丈夫所说:“王国维、罗振玉、孙诒让、商承祚、王念孙、王引之以至日本的林泰辅等诸人的注解(指甲骨文字和金石文字),到了郭沫若先生,以新史学的方法再整理一番,对古代社会给了一幅鲜明的图画。”应当说,这对郭沫若及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很公允的评价,对他以大无畏精神所造成的成绩应当予以肯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郭沫若写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