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36年,郑国名臣子产,接到了晋国贤臣叔向一封措辞严厉的来信,信中称“开始我还对你寄予希望,现在没有了”。是什么使这两位曾经相互欣赏的贤人发生了分歧?原因是郑国在子产的主持下铸刑书,公布了成文法。叔向在给子产的信中写道:“这样一来,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份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弃礼从法,是末世之制。郑国大概要败亡在你的手里了。”子产回信说:“我现在不能考虑到子孙后代了,我这样做是为了救世。”20年后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

——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未之有也。所以五教育民之安,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教既兴,无有不安者也。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五刑既示,奸顽敛迹,鳏寡孤独、笃废残疾、力弱富豪安其安,有其有,无有敢犯者。养民之道,斯矣。

——朱元璋《大诰——民不知报第三十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的理由,并分析铸刑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元璋的治理思想,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