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乡村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初中国农村经济走向衰弱的时代背景下,以乡村教育为起点,以复兴乡村社会为宗旨,由知识精英推进的一场乡村社会改造运动,知识界的普遍认识是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实验区有1000多处。各主要乡建团体所进行的工作基本上都包含政治改革、文化教育、科技改良和推广、卫生保健、组织合作社、移风易俗、自卫保安等内容。突出代表是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运动、梁漱溟领导的邹平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在1928年开始提出“乡治”的主张,到1931年完成了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他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搞所谓“乡村建设”,即依靠“乡村自治”组织,来建立“乡村文明”。1931年,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开办了乡村建设研究院,搞“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乡农学校”;二是建立“乡村自卫组织”;三是建立“合作社”,进行农业技术改良。他说:“共产党闹的最厉害的地方,单靠军队去剿是不行的”,“要想消除共产党的农民运动,必须另有一种农民运动代替才可以”。

       ——摘编自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乡村建设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乡村建设运动”?
2023-01-18更新 | 28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3练民生问题-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海洋权益是二战以来乃至当前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战略位置重要,物质资源丰富,历来就是霸权国家争夺的场所。早在1947年,智力和秘鲁就宣布其领海范围是200海里。6070年代拉美国家沿海相继发现大面积油气田之后,巴西、阿根廷等重要国家也加入了主张200海里领海权的行动,他们还呼吁亚非国家的支持。1972年,加勒比海沿岸12国发表《圣多明各宣言》,主张沿海国家对“承袭海的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拥有主权。1972年,非洲国家海洋法问题讨论会提出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概念。

——章叶,“拉美国家为反对超级大国海洋霸权作出贡献”

材料二   1973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召开,拉美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同美苏等海洋大国展开激烈辩论。发展中国家主张领海宽度为12海里(而非美国主张的3海里),加上188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总计200海里。期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七十七国集团”和非洲统一组织等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组织也都响应并支持拉美国家带头兴起的捍卫二百海里海洋权、反对超级大国海洋霸权的斗争。此后,经历9年谈判,11轮磋商,最终在1982年完成了得到大多数国家同意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方连庆,《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在磋商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坚决反对将各国对海洋的主权扩展至200海里,认为扩大海洋管辖权损害海洋自由。只有美国、西德、英国和日本等二十几国没有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上鉴字。美国目前在国际海洋领域推行所谓“航行自由行动”“国际水域”等理念,其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自身海洋强国地位,将对在海洋领域于本国有益的规则单方面适用,推广至国际领域的举措。

——朱峰,“海洋强国的历史镜鉴及中国的现实选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捍卫海洋权益的斗争历程并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洋公约》成功签署的条件及其影响。
(3)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坚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精神”的倡议,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倡议的认识。
2023-01-18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9练海防建设海权意识-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作一书,必先问吾书将以供何等人之读,然后其书乃如隔之有畔,不致泛滥失归,且能针对读者以发生相当之效果。例如《资治通鉴》,其著书本意专以供帝王之读,故凡帝王应有之史的智识无不备,非彼所需,则从摈阙。此诚绝好之“皇帝教科书”,而 亦士大夫之怀才竭忠以事其上者所宜必读也。今日之史,其读者为何许人耶?既以民   治主义立国,人人皆以国民一分子之资格立于国中,又以人类一分子之资格立于世界,共感于过去的智识之万不可缺,然后史之需求生焉。质言之,今日所需之史,则“国民资   治通鉴”或“人类资治通鉴”而已。 ……夫如此,则史之目的乃为社会一般人而作,非为某权力阶级或某智识阶级而作,昭昭然也。

——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1921年)


评析材料中梁启超关于史学著述的核心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1-16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5练史学研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共两党早期党章中“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

   项目共产党国民党
基层组织 层级二大:”各农村各工厂各铁路各矿 山各兵营各学校等机关,及附近, 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 组,每组公推一人为组长,隶属地 方支部”。一大:“区分部党员大会-区分部 执行委员会-区分部为本党基本 组织。(注:区分部作为基层组 织设置在乡镇区域,区分部书记 类似于副乡长、乡长的级别)
基层组织 的职责和 作用五大( 1927年)“支部是党与群 众直接发生关系的组织”。积极在各该工厂等之内活动,领导群众之 日常斗争;实行党的口号与决议于 群众中;吸收新的党员;服从地方 党部从事组织与宣传的工作;积极 参加地方政治经济的斗争;尽可能 讨论党的重要问题。一大:“为党员间或党员与本党主 要机关间之联络。执行党之决 议;征求党员;帮助区执行委员 会进行党务;分配本党宣传品; 收集党捐,分售本党印花、本党 纪念相片、本党表记等;选派出 席区大会、县大会之代表,及初 选省大会、全国大会之代表;执 行上级机关之命令。
基层组织 的活动频 次三大:“各小组每星期至少须开会 一次”;四大( 1925年)“各支部 每星期至少须开会一次由支部书 记召集之 至支部全体会议,至 少须每月举行一次了。”一大:“区分部党员大会至少两星 期开会一次。”

——-李忠杰《国共两党早期党章比较》


结合所学知识,以“国共两党早期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为题,写出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1-12更新 | 238次组卷 | 5卷引用:热点03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 谱写复兴华章(热点专练)-【热点聚焦】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命题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曰;“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曰:“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讥武帝之不明耳。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国用之饶,不取於民,将焉取之?果如所言,武帝末年安得群盗逢起,遣绣衣使者追捕之乎?非民疲极而为盗贼邪?此言岂可据以为实?”

——据《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二   王安石希望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希望用增加生产和夺兼并之力来改善财政状况。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他的变法思想可以说是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走向近代的朦胧探索。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分别指出司马光和马克垚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亚非其它三大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凝聚力,不仅没有中断,也没有分裂;只有新的文明因素增加进来,而没有甚么文明的因素分离出去成为另一种独立的文明。

——摘编自袁行沛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结合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1-11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4练文明差异交流借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修昔底德说:“在叙事方面,我绝不是一拿到什么材料就写下来,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观察就一定可靠。我所记载的,一部分是根据我亲身的经历,一部分是根据其他目击其事的人向我提供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确凿性,我总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方法检验过的.”这一观点(     
A.认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无法还原B.否定了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的价值
C.意味着历史学真正地从神话中独立出来D.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史学求真的个体自觉
2023-01-10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5练史学研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以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考察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化。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仍处于“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其建立在阶级社会的分裂和对抗之上,人类文明还没有完全超出其范畴。在中共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文明观”。

——摘编自《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历程》


问题:根据材料马克思“人类文明形态”理论,就“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整体或其中一个阶段,或就这一阶段中的小段,提出一个具体的文明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要求:提出文明形态准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1-07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1练社会转型文明演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的“中国”只指周王所在的丰和镐及其周围地区。青铜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于中国,自之辟民”……到周成王时,……周公扩建洛邑……位于“天下之中”的交通枢纽,也被成为“中国”。中国的版图,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中国范围。历史时期所有在这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

——摘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材料二   ……开战之初,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一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英军虽然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在交战区几乎无处不在。中国历史长这几千年,中国的老百姓在历史的变迁中对诸于改朝换代之类的重大变动都习以为常。……谁当皇上就给谁纳粮。

——摘自《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三   民国建立后,成千上万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事物蜂拥而至。1932年,张君励《再生》创刊:我中华民族国家内忧外患已濒临绝境,惟在此继续之际,未尝不潜伏有复生之潮流与运动,本杂志愿代表此精神,……因定名曰再生。我中华民族……多汉人,苗瑶各土司杂居其间。西北各地,则为满蒙回藏诸民族所居,同在一国之中,休戚相通,谊属兄弟。前此为一姓专制时代,各私其种人,故多不平等之制度。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皆属平等。利害与共,痛瘁相关,同心协力,以肩国家之重任。

——摘自《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范围的演进历程,简析其研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民族观念的主要内涵。
2023-01-07更新 | 643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6 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843年,黄河特大洪水造成河南中牟县大堤决口,23州县被洪水浸淹;1933年,河南、河北等地的黄河堤防因特大洪水决口数十处,30县遭受洪灾;195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安全入海。上述三次特大洪水的结果截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A.治理能力的强弱B.社会制度的差异
C.经济水平的高低D.自然因素的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