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妲己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其在历史记载、历代文人吟咏,再到明朝演义小说中,多为妖孽祸水形象,是倾商亡殷的罪魁。但也有不少人为她“翻案”,给予她同情。例如鲁迅曾在小说《阿金》中说“我一向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绝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这说明,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     
A.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评价依据B.以是否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衡量准则
C.以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作为标准D.要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来进行考量
2024-05-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帝王世纪》记载:“伏羲画八卦,所以六气六腑,五行五藏,阴阳四时……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据此推断 (     
A.中医学的起源多元化B.文献史料需要相互验证
C.先秦传统医学已萌芽D.以上文献均缺乏可信度
2024-04-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所示为两位学者对古代文献中关于大秦(罗马)记载的评述。据此可知,两位学者认为这些文献记载表(     
序号评述
1汉魏史册中的大秦传记,“大概由于传闻,不免失真,本土和属土的情况也不易分清;又因为时人相信西方为神仙所居而有所美化,以致无法——指实;然而,也不能认为完全是无稽之谈,从中至少可以略窥罗马帝国在当时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2《后汉书》之《大秦传》包含两部分内容:“一系汉人实地见闻的事实,一系编者身倚案头幻想而出的空中楼阁之谈。”因之,“如欲解释《大秦传》得当,必须区别此传记事,何者为实际的事实,而何者则系汉人幻想之谈”
A.借助科学方法得出合理结论B.仍须与考古发掘相互印证
C.以独特的视角阐述历史规律D.对历史研究仍有史料价值
4 . 如表是有关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魏国的史料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史料内容来源
宣王(司马懿)大胜(诸葛)亮(指挥的蜀军)《晋书·宣帝纪》
(诸葛)亮力挫魏军《汉晋春秋》
宣王使(张)郃追之(蜀军)……(蜀军)矢中郃髀《三国志·魏略》
A.《晋书》的记载相对客观B.蜀军第四次北伐没有实现灭魏目标
C.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D.正史和《汉晋春秋》的记载都不属实
2024-05-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40年代,是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型的关键时期。下列材料摘编自历史学者张荫麟于1937年写作的有关宋初四川王小波、李顺斗争的文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初年四川有王小波、李顺的斗争,与南宋初年钟相、杨幺的斗争遥相对偶,皆可助阶级斗争说张目者。此二事,《宋史》及《宋会要》皆有记载,惟其特质,即“均贫富”之理论与举动,二书皆绝不泄露。幸有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南宋陈均《皇朝编年备要》等私史所记,尚足补其缺。以此二事例之,有裨于阶级斗争说之史实,为正史所隐,而不幸野史无传,遂以湮没者,当复何限?

此二事中,前者尤为重要,以其在中国民众暴动史中,创一新旗帜,辟一新道路,而后者实踵其武。合观史书记载,小波等之所为有可注意者三事:一者,诛杀贪官污吏。二者,借收资产阶级脧榨之所积,而不绝其生路,此真所谓仁至义尽者也。三者,以借收所得,大赈贫穷。在官书观之,彼等则为杀人放火之盗匪矣。从官报中寻官敌之真相,自来等于缘木求鱼,读史者不可不察也。

——摘编自张荫麟《张荫麟文集》

(1)张荫麟认为官方史书和私史对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斗争的叙述有何不同?
(2)简析张荫麟的历史观和治史方法。
2024-03-19更新 | 424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小唐同学在查阅湖南《嘉乐县志》、《安乡县志》发现,两县志对咸丰年间太平军的活动记录极为详尽,而戊戌年的记载却未提及维新运动一字,从而得出维新运动在农村地区影响较小的历史解释。你对此研究的判断是(       
A.采用了学界公认的二重证据法B.未充分关注史事特定的时空框架
C.运用了唯物史观探究历史本质D.未充分关注到记述者的主观意图
2024-03-13更新 | 22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修昔底德的著作开始的”。修昔底德出生在雅典伯利克里统治下的“黄金时代”。其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严格地按照编年体记事。约有四分之一篇幅是演说辞,其中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在著作中引用伯里克利的话说:“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力图站在世俗的立场上总结这场战争的原因及其教训。他将自己参与过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写作的唯一主题,“对于战争中所发生的事情,我的原则是不记载从碰巧在场的人那里获得的情况,甚至不凭借我本人的印象;我所记载的,要么是我亲历的,要么是我从他人那里获悉,但我尽最大可能一一准确核实过了的”。虽身为雅典人,但对这场战争的叙述却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记述的,并非偏袒雅典。

——摘编自李永明《从<考古学>篇看修昔底德的历史思想》等

材料二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是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初衷。其成书于赵宋政权内外交困由盛而衰的转折关头。司马光为编写《资治通鉴》,设定了极其严苛的三道编撰程序。第一道是编“丛目”,就是按照年月日的时间顺序排出史料索引。有学者研究指出,三百多万字的《通鉴》是从六七千万字的正史、杂史中精心淘炼出来的,而且《资治通鉴》中所引用的许多史书现在早已失传。第二道工序叫做写“长编”。长编可看作一种史书体裁,写作原则是“宁失于繁,无失于略”。按照这个要求,修书者必须详细阅读各种史料,一旦出现记载不一致的情况,还要认真考异(分析史料),并详细注明是否采信的理由。最后一道工序是定稿。这项工作主要由司马光自己完成,他要在长编的基础上考订史实、删繁去冗,同时还要统一语言风格和全书整体逻辑。为编写《资治通鉴》,司马光等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这样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

——摘编自周吉《宋朝进行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的史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伟大历史学家应具有的优秀品质。
8 . 如表为古籍中对禅让制的不同记载。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史料内容来源
“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亲故孝,尊贤故祥。孝之方,爱天下之民。禅之传,世亡隐德。”《唐虞之道》,编著于战国中后期,是儒家论述禅让制度较为完整的文献
“昔免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免于平阳,取之帝位。”古本《竹书纪年》于西晋年间盗掘战国时期魏袅王的蒸菲中发现出土。记录了从夏代至魏裹王二十年的历史
A.神话传说不具有史料价值B.文献记载必须与文物考古相互印证
C.时代愈近历史叙述愈客观D.立场和目的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记载
2023-11-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平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按照《史记·殷本纪》的记载,自“契卒,子昭明立”开始,至“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止,凡十四世,是先商时期。王国维利用甲骨文资料对《史记》所记——进行考订,发现甲骨文所述商之先公先王世次与《史记·殷本纪》所记相合,从而得出结论:“《史记》之实录,且得于今日证之。”由此可知(     
A.实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B.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加可靠
C.西汉政府重视史学研究D.实物史料是史学研究必要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烽火戏诸侯”是《史记》中的一则历史故事。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为博美人褒姒一笑在骊山点燃烽火谎称犬戎入侵,史称“烽火戏诸侯”。有学者详考历代文献,发现最早记载这一故事的是《吕氏春秋》:周幽王置大鼓进行击鼓传音以备犬戎入侵,后为博得褒姒一笑多次击鼓,以至于犬戎入侵时诸侯无人来救,其中明载“幽王击鼓”而非点烽燧。据考证最早的“烽隧制度”仅见于战国时期《墨子》,迄今发现最早的烽火台遗址为秦代“通权火”祭祀所用,可见司马迁当是根据汉代的预警方式来推知西周时期的情况。这表明(     
A.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B.历史的全部细节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可以弄清
C.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D.史学著作是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