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均记载:唐强盛时,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包括波斯商人在内的胡商纷至沓来。他们将珍禽异兽、珠宝香料、玻璃器皿、金银货币、宗教信仰、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带入中原,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然而,萨珊波斯帝国却江河日下,风雨飘摇,危在旦夕。面对阿拉伯人势不可挡的政治威胁与军事进攻,萨珊国王耶兹底格德三世曾三度“遣使朝贡”,向唐朝求援。终因路途遥远,唐太宗爱莫能助。642年,阿拉伯大军在奈哈万德彻底摧毁萨珊军,攻克泰西封。耶兹底格德三世逃往中亚,651年卒于木鹿,萨珊王朝遂亡。耶兹底格德三世之子卑路斯逃至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求救于唐朝。为了安抚流亡的波斯王子,同时也出于对西部疆域安全的考虑,661年,唐朝在锡斯坦的首府疾陵城(今阿富汗西南部的扎兰季)设波斯都督府,拜卑路斯为都督。按照《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四册的记述,“唐代波斯都督府所辖境域,仅波斯东部边地而已”。翌年,卑路斯被唐高宗封为波斯王。据《册府元龟》记载,卑路斯两度“遣使访朝”,向唐高宗“献方物”,并于673年亲自来华。由于不断遭到阿拉伯人的进攻,674年卑路斯等波斯贵族入唐避难,定居长安。萨珊波斯亡国后的百余年间,唐朝对流亡、寓居、滞留于大唐境内的波斯王室后裔礼遇有加、诚信亲善。有学者认为,在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可能就是已经融入中华文明的古波斯后裔。

——摘编自雷钰《丝绸之路见证下中国与波斯的友好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与波斯友好交流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要进一步研究唐朝与波斯关系还需哪些方面的史料。
2024-05-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
2 . 如表所示为两位学者对古代文献中关于大秦(罗马)记载的评述。据此可知,两位学者认为这些文献记载表(     
序号评述
1汉魏史册中的大秦传记,“大概由于传闻,不免失真,本土和属土的情况也不易分清;又因为时人相信西方为神仙所居而有所美化,以致无法——指实;然而,也不能认为完全是无稽之谈,从中至少可以略窥罗马帝国在当时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2《后汉书》之《大秦传》包含两部分内容:“一系汉人实地见闻的事实,一系编者身倚案头幻想而出的空中楼阁之谈。”因之,“如欲解释《大秦传》得当,必须区别此传记事,何者为实际的事实,而何者则系汉人幻想之谈”
A.借助科学方法得出合理结论B.仍须与考古发掘相互印证
C.以独特的视角阐述历史规律D.对历史研究仍有史料价值
2024-04-26更新 | 4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命令陕甘总督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乌鲁木齐种地。据移民王世昌讲述,到达乌鲁木齐后,“伐木采煤,养育鸡豚,渐成村落,与内地无异”。到乾隆末年,乌鲁木齐地区民屯,共开垦土地五十多万亩。这最适合用来说明(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A.阐述历史事件必须运用时空观念B.历史资料的多元性加深史实认知
C.历史文献通常以统治者活动为主D.史书记载和口述历史带有主观性
2024-03-13更新 | 102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古代西亚的赫梯帝国,仅在《圣经·旧约全书》中有过零星的记载。到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发现了大量赫梯时期的泥板文书,对赫梯帝国的历史研究开始深入。据此可知(     
A.《圣经》中记载的内容真实可信B.多元历史资料推动历史认知进步
C.历史结论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D.历史学的发展只能依靠考古发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一些文献史料中如《荀子》、《礼记》、《韩非子》,认为周公篡位称王,而且是专横篡位。《史记》中记载周公是践祚摄政。而两千年后出土的禽簋铭文记载:(成)王伐奄侯,周公谋(帮助谋划)。以上史料记载的差异说明(       

A.时代环境影响历史记述B.史料运用需要甄别互证
C.客观真实历史不可企及D.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出处
齐国大夫崔杼杀死齐庄公后,太史和两个弟弟都因坚持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而被杀。南史氏听说此事后,担心历史记载中断,“执简以往”,发现太史的四弟已经如实记录才放心地回去。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贞观年间,褚遂良负责记录皇帝言行。唐太宗欲索取过目,被他拒绝。太宗问他:“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褚答曰:“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据《旧唐书·褚遂良传》
袁枢负责编修国史,宰相章惇的后人以同乡身份,婉转请袁枢“文饰”章的传记。袁枢当即拒绝:“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下,不可负天下后人公议!”据《宋史·袁枢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如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12-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选科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7 .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的秦末“胡亥诈立”被后世史书不断重申,成为普遍的历史认知。而北大馆藏汉简《赵正书》对胡亥继位过程的记载,则承认胡亥继位的合法性。这说明(     
A.古今贯通还原历史真实B.多元史料丰富历史认知
C.不同立场影响人物评价D.时代需要制约历史解释
2024-02-29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拯民是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以往学术界,根据共产国际七大报到登记表、魏拯民给共产国际代表团的信、日伪当局对其赴苏参会的记载等,认定其参加了共产国际七大。但新出现的史料《莫斯科档案(李大钊同志略传)的背后》说他没能参加共产国际七大。由此可推知(       
A.档案史料受到官方影响,主观性较强B.史料的多元性模糊了历史的细节
C.史学研究应首先进行史料真伪的考辨D.史料挖掘能够推动历史研究发展
2023-11-20更新 | 135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烽火戏诸侯”是《史记》中的一则历史故事。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为博美人褒姒一笑在骊山点燃烽火谎称犬戎入侵,史称“烽火戏诸侯”。有学者详考历代文献,发现最早记载这一故事的是《吕氏春秋》:周幽王置大鼓进行击鼓传音以备犬戎入侵,后为博得褒姒一笑多次击鼓,以至于犬戎入侵时诸侯无人来救,其中明载“幽王击鼓”而非点烽燧。据考证最早的“烽隧制度”仅见于战国时期《墨子》,迄今发现最早的烽火台遗址为秦代“通权火”祭祀所用,可见司马迁当是根据汉代的预警方式来推知西周时期的情况。这表明(     
A.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B.历史的全部细节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可以弄清
C.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D.史学著作是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
10 . 黄天荡之战为1130年宋军在长江黄天荡(今南京)水域,截击金军归师的著名水战,不同材料不同时代对此战有不同的认知和解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弼(本名兀术)发江宁,将渡江而北。宗弼军渡自东,移刺古渡自西,与世忠战于江渡。世忠分舟师绝江流上下,将左右掩击之。世忠舟皆张五桶,宗弼选善射者,乘轻舟,以火箭射世忠舟上五補,五辆著火箭,皆自焚,烟焰满江,世忠不能军,追北七十里,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

——(元)脱脱、阿鲁图等纂修《金史》

材料二   兀术自杭北归,至镇江,世忠已屯焦山,兀术不得渡。挞辣在潍州,遣孛堇太一来援,孛堇军江北,兀术军江南,世忠与二酋相持于黄天荡四十八日。有献谋于兀术者曰:“凿土渠接江口,则在世忠上流。”乃一夕凿渠三十里。次日风止,我军帆弱不得运,金人以小舟纵火……得绝江而去。是金军凿渠出江,即在黄天荡渡江北去也。

——(元)脱脱、阿鲁图等纂修《宋史》

材料三   黄天荡战役究竟宋朝取得的是胜利还是失败,最初看法并不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近代以来,很多编史者都反复强调宋军8千人困金军10万人达48天,甚至有人称之为“黄天荡大捷”。更有观点认为因此战金军自此不敢轻易渡江,南宋半壁江山暂时得以保全,华夏文明得以保存。


(1)指出《金史》与《宋史》对黄天荡之战记载的不同之处。
(2)合理解释相同的史书纂修者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为什么会截然不同。
(3)简析黄天荡之战的历史地位逐渐被抬高的原因。
2023-11-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