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璨(1686一?),字閽公,清绥德州(今薛家峁乡元条村)人。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进士,先后授翰林院庶吉士、检讨,任《大清一统志》纂修官。

雍正二年(1724年)改任《政治典训》纂修官。

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授河南道监察御史。时值都城附近受灾,雍正诏令借工代赈,修葺城垣13处,张璨负责修葺保定府所属高阳(今河北高阳)县城,因计划周详,深得雍正旨意。

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又修筑沧州至青县(今河北沧州至青县间)的一段运河水利工程,受到雍正帝诏见,朱批:“人着实正气,上中,可大用者。

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任两淮盐运使,任上剔除弊端,多方发展盐产,为盐区士绅崇敬。

雍正六年(1728年)任直隶按察使,次年调任湖南按察使。当时,湖南境内有1000多名江西人因“聚谋不轨”,尽行拘捕。张璨到任,周密调查,得知大规模聚集“实系众商分建会馆,约请乡党同来庆贺,并无作反之意,遂尽释放”,他还削黜错办者职务,各级官员深服其胆略。

雍正九年(1731年),升任湖南布政使,历时10余年。

乾隆九年(1744年),监察御史谢济世被诬劾革职,张璨受牵连,同遭革职,罚修京北顺义县城垣。工程结束,归家闲居。及谢案平反,张璨已故。

——改编自中共绥德县委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绥德县志》(2003年)

若以康雍乾时期的时代特征为研究对象,指出材料的史料类型,并对其史料价值的大小作出合理的评判(只作判断,不谈理由不给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法国国王路易九世(6~1270年在位)时期,其设立的巴黎高等法院成为面向整个王国接受个人和团体上诉的机构。1294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以英王爱德华一世拒赴巴黎高等法院应诉为由,宣布没收其在法国的领地。由此可见,巴黎高等法院的设立
A.激化了君主与贵族间的矛盾B.助推法国走向近代民族国家
C.强化了法王对抗教会的力量D.推动法国形成分权制衡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2年9月《申报》的一篇时评说:“救灾之举……官厅之责最为重要,然而今日之官厅,每于大灾起后,或开一会议乞助于地方团体,或发一急电求援于慈善团体,此外则绝鲜表示。”这反映出当时
A.北洋政府无心救灾事宜B.近代中国灾荒频繁发生
C.民间治理能力得到提升D.地方政府成为救灾主体
2021-08-28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1925年,苏联《农民报》刊登了《男人心灵的哀号》一文,文中主人公的妻子将要与其离婚并“拿走她应得的一份”。一些读者在回复中感慨道:如果“法律条文把妇女限制在1917年以前”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由此可见
A.农业集体化使妇女工作机会增加B.当时普遍义务劳动中妇女地位提高
C.十月革命后妇女的权益得到保障D.计划体制下男女平等观念不断加强
2021-08-21更新 | 374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磁灶中学、内坑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科学技术带来社会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也使西方社会已经沦为人完全被社会总体控制的一个异化的社会。该论断
A.批判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揭示科学技术进步的双重效应
C.强调西方社会人类自身的异化D.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变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40—60年代 签订《南京条约》;林到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签订《辛丑冬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7 . 民国后期,有些选举纠纷并非通过选举诉讼等法定程序来解决,在选举争议各方矛盾尖锐化时,地方政府经常积极主动介入,平息选举中的宗族、派系纠纷。政治压力和武力胁迫也是解决选举纠纷的手段,有时则是在舆论影响下双方妥协达成和解。这反映出民国后期的非正式解决方式(     )
A.有助于消弭纷争B.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C.导致了民国社会动荡D.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
2020-05-12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一联盟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首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明确规定“不得提书夷字”。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一词逐渐成为清政府朝野公私文牍的通用语,含义也更广泛。这一过程反映出清政府(     
A.对本国和外国实况的认知趋同B.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天朝上国传统观念的动摇D.清政府主动融入世界潮流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材料提供了一些科学家的案例,蕴含了科学探索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简要写出启示。史论结合,之成理,不得照抄材料。)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 金代立国后,效法中原皇朝的修史做法。金太宗时,“诏书求访祖宗遗事,以备国史”,还“命完颜勖等采与契丹往来及征伐诸部,咸得其实”。熙宗时,参用唐宋体制设置记注院、国史院等机构,前者专修起居注,后者负责修纂本朝历史,由宰相监修国史,设编修官为专职史官,置女真、汉人各四员。金代史官进士出身者占史职总数的70%,汉族史官中有不少状元出身,一些很有影响的各族学者都曾担任过史职。史官多以翰林官兼任,他们通过入值禁中、应召问对、备顾问参与政治,金代史官制度的这一变化,成为元明清三代翰林院与国史院机构合一的转折点。金世宗时,设立译经所作为修撰史书的辅助机构,翻译了《尚书》《周易》等典籍。金朝两次编撰《辽史》,并修撰了实录、国史、典制史等大量史籍。

——摘编自何宛英《金代修史制度与史官特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代修史取得成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代修史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