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2024·上海闵行·二模
1 .

1.请将以上文明成就与地图所示相关区域进行匹配。(填字母)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腓尼基字母的创制,汲取了周边哪些区域的文明成就?(单选)(     
A.希腊与罗马B.中国与印度C.西亚与埃及D.中国与罗马
3.亚历山大帝国疆域最东端到达的区域是(单选)(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恒河流域
4.由地图图例可知,公元前4千年代至公元5世纪,不同区域间人类交往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看待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
2024-04-11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图片信息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2 . “多面”颜惠庆。溯中国近代历史,品人物别样经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颜惠庆生平

时间生平
1877生于上海一个传教士家庭
1895上海同文馆毕业,后赴美留学
1900弗吉尼亚大学毕业,归国后任圣约翰大学英文教授,兼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1904编纂《华英翻译捷诀》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06参加考试,名列第二、赐进士出身
1908获驻美大使伍廷芳赏识,领二等参赞衔
1910与伍连德等人投身东北疫病防控,参与组建满洲防疫处
1921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
1927任天津自来水公司董事长
1935任江南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37任上海国际救济委员会主席
1949率上海各界和平代表团赴北平商谈南北通邮通航事宜,受毛泽东、周恩来接见。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1950因病于上海逝世
(1)1906年,颜惠庆被赐予进士出身,直接得益于(     
A.清末科举制度B.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C.文官考试制度D.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
(2)1922年2月,时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的颜惠庆授权中国外交代表团在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中以和约的形式,收回了中国在山东的主权。该国际会议当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开罗会议D.德黑兰会议

材料二   《华英翻译捷诀》共计课文120篇。中文课文共60篇,其中《列子》3篇、《说苑》3篇、《论语》1篇、《孟子外传》1篇、《太平御览》1篇、《孔丛子》1篇。10篇出自奏折、公文等官方文件。一篇出自《光绪辛丑南洋公学课本》。英语课文也有60篇。

——整理自孙增德《近代中国翻译教材的拓荒之作——颜惠庆与〈华英翻译捷诀〉》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颜惠庆编纂此书出于怎样的目的?

材料三

绝不应接受任何关于国联授权日本接受中国山东权益的条款。
除非下列三项条件被接受,否则不签约;归还青岛;用津浦铁路的方法解决其他铁路问题;撤退驻军。
我国今日自卫力之薄弱,已属无可讳言。欲防止侵略,不外将他方结合先行解散,由我另组团体。
中日间山东问题之解决,虽不能完全满足国人期待,但总统与我,认为尚不失为一公平的办法,应为大多数具有理解的人们所接受。

——颜惠庆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为何说山东问题之解决“不失为一公平的方法”?如何理解山东问题之解决可“为大多数具有理解的人们所接受”?
(5)综合上述材料,练习所学,谈谈你对颜惠庆人生“多面”的认识。
2024-03-27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2007高三·上海·专题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根据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材料,以“文明视野下的国家富强之路”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可选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也可选择某一国家或某一时段、某一事件等进行论述。
要求:①文章必须围绕主题展开,自拟一个副标题。②论点应有材料支持,需有自己的结论。③论述层次清晰,文字通顺流畅。④列出与文章相关的参考资料。
2021-08-2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上海地区历史复习试题
2007高三·上海·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13到14世纪的一百年间,欧洲人口由7300万锐减为4500万,有人将此形容为从“满满的欧洲”到“空荡荡的欧洲”。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流失B.农业减产C.战争破坏D.鼠疫肆虐
2021-08-2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上海地区历史复习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07高三·上海·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气候的冷暖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活动和历史的进程,以下这幅“中国近五千年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直观的再现了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950年间中国气温的变化过程。观察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的“比较基准线”为中国现代的年平均气温,历史上年平均气温连成的曲线位于基准线上方时,称为“暖期”;位于基准线下方时,称“冷期”。试问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800年间,中国气候的变化经历了几个暖期?
(2)上图所示,秦汉时期虽然处于气候史上的暖期,但与此前相比,气温变化已呈缓慢下降的趋势。随着这一趋势的不断加强,北方游牧区的生态开始恶化,自然灾害连年发生,游牧民族开始南下。试问,这一时期有哪个游牧民族南下?他们的南下产生了哪些影响?
(3)从长时段看,气候变化影响人的活动,而人的生产与生活也影响了气候和环境。试举出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对气候与环境造成影响的史实。
2021-08-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上海地区历史复习试题
2007高三·上海·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42年,大战正酣的英国热销这一本小册子,人们在争相传阅后,都为书中所提到的“这个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在于消灭贫困”而激动,并相信战后一定会享有这些权利。这本小册子是
A.《伊丽莎白济贫法》B.《疾病保险法》C.《社会保障法》D.《贝费里奇报告》
2021-08-2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上海地区历史复习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