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下图是1857年11月14日《伦敦新闻画报》刊登的《广州全景速写》。英国记者不仅画出了城北要塞和遭到炮轰的内城督府衙门位置,还做出如下报道:“这种公开决裂是由于中国官员扣押本国罪犯而引起的……中方没有就违反英中条约,侵犯英方条约权利和对英国国旗的侮辱做出道歉。”对以上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图像史料难以还原真相B.绘画作品具有学术价值
C.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解释D.职业修养决定新闻内容
2024-04-1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过去多数历史学者将袁世凯告密看作是戊戌政变的导火线,但随着新史料的发现,有些学者开始认为御史杨崇伊的密折或伊藤博文的觐见都可能是直接导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因素。由此可见(     
A.历史解释必然具有时代性B.随时间推移历史真相更易被发掘
C.史料的丰富影响历史认知D.研究方法会对历史结论产生影响
2024-03-03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苏专用)
3 . 北宋中后期的笔记小说《邵氏闻见录》中记载:“五代时陈抟有大志,曾经纠集数百人打算趁着天下大乱攻占汴州,半路听说(赵匡胤)太祖登极,笑着说:‘天下于是定矣。’便隐入华山为道士。”小说中的这一记述(     
A.夸大其词并明显具有神话色彩B.讥讽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乱局
C.有利于增强文学作品的可读性D.一定程度上有意遮蔽真实历史
2024-02-24更新 | 28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五)历史试题
4 . 据考证,曾侯乙编钟上的一句铭文为“临有江夏”,提到了“夏水”,这与《左传》中记载公元前529年楚灵王在乾溪之役(楚国内乱)众叛亲离后“王沿夏,将欲入鄢”中的“夏”一致,都是汉水别名。这表明(     
A.文物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曾国建国于春秋中晚期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曾楚两国有过正面交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如表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三则史料中(        
史料内容来源
本骆元光,姓安氏,其先安息人也。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冒姓骆氏……贞元三年(787)……帝(唐德宗)念其勋劳,又赐姓李氏,改名元谅。《旧唐书·李元谅传》(五代刘昫等撰)
公本安姓,讳元光,其先安息王之胄也。轩辕氏廿五子在四裔者,此其一焉……(唐德宗)赐姓李氏,同属籍也。改名元谅,昭诚节也……贞元癸酉岁(793)十有一月十五日,薨于良原镇之公馆,享年六十七。《李元谅墓志》
公本名元光,姓骆氏,武威姑臧人。盖黄轩帝孙,降居安息,高阳王□,留宅姑臧。贞元五年(789)
《李元谅颂碑》
A.《旧唐书》的记载相对客观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
C.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
2023-06-11更新 | 5369次组卷 | 2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江苏专用)
6 . 20世纪30年代周谷城完成《中国通史》,书中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和反抗运动;关注不同阶级阶层的对立转化;关注民族关系,力图说明各民族历史贡献。到1948年,此书共重印12次,但书也屡屡被禁,有人攻击作者“马克思主义嫌疑”。这反映了(     
A.唯物史观在中国不太被认可B.政治环境影响着史学的发展
C.军阀割据引起社会剧烈动荡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023-05-26更新 | 50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中国人的“边疆”概念原来泛指“蛮荒之地”。近代以来,“边疆”的语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转换成了另一种价值预设,即指的是有明确边界的、在国家领土之内的边疆。“边疆”概念的变化折射出(     
A.中国疆域范围的扩大B.近代外交理念的成熟
C.边疆民族政策的调整D.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顺治二年,清朝祭祀历代帝王增入明太祖、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乾隆四年,更议历代帝王庙祀典,增祀两晋、元魏、前后五代各帝王。这做法(     
A.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B.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C.出于平定西北的现实需要D.强调清朝承辽金元为正统
2023-02-14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周陵,相传为西周文王、武王陵墓。陵前分别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周文王陵”“周武王陵”墓碑一通。201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咸阳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勘探后,发现此二陵有类似早期秦王陵园的兆沟,园内采集的瓦当、板瓦等标本也为战国时期产物,据此推断该两墓为战国晚期秦王陵墓。由此可见
A.考古发现比古史传说有价值B.考古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
C.距离史事越近的史籍越可信D.史事的考证离不开考古发掘
2022-05-30更新 | 31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朝嘉靖年间倭患严重,当时文献资料表明倭寇中有一些中国人加入。后世学者们据此在研究中形成了不同观点,如下表所示。这表明(       
时间作者观点
1934年陈懋恒有中国部分失业人民,附从为寇;利用一二汉奸向导入寇
1955年张维华出海民众为奸商、流氓分子
1987年林仁川中国人的成分很可能占到大多数;将民众被迫出海为寇放在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全球化浪潮开始而明政府实行禁海政策的背景下考查

A.历史真相源于史料考证B.史学方法决定历史观点
C.史料解读囿于史家学识D.历史解释烙有时代印记
2022-05-28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2022届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