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陆游学”是17-19世纪初英国盛行的一种生活和文化交流现象。光荣革命后,军事经验不再是新型政府公职人员的主要评判标准,崇尚经验主义哲学的英国人对实地考察情有独钟,青年精英们进入公学、大学后完成1~3年的游学,才算完成成长必修课。游学主要目的地是法国巴黎和意大利名城。贵族子弟们要去学习各国礼仪,研习舞蹈、箭术和骑术;要精通各国上流社会重视的法语,以备将来在政坛和外交界使用;还要考察各国社会民情和政治、法律制度,提高对不同民族文化的鉴赏力。

——摘编自阎照祥《17-19世纪初英国贵族欧陆游学探要》

材料二   1912年初,在教育总长蔡元培支持下,“留法俭学会”成立,提出“欲造新社会、新国民,更非留学莫济,而尤以民气民智先进之国为宜”。一战结束后,勤工俭学运动进入高潮,仅1919-1920年间就有20批近2000名学生赴法。留法学生蔡和森“猛看猛译”,获得了大量关于欧洲和俄国革命的消息,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以及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1920年,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支部之一。后不断扩大的旅欧党团组织,创立共产主义研究会,开展华工工作,成立出版委员会,邓小平负责编辑刻印的党团机关刊物《赤光》,成为旅欧华人中极受欢迎的刊物。

——摘编自易化《负笈渡海,追求真理-百年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9世纪初英国贵族欧陆游学兴盛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带来的影响。结合材料谈谈对游学的认识。
2 .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洪武年间,学校分为国子学和府(州)、县学两种。国子学是中央官学,另设太学、武学、宗学等。国子学的学生分官生和民生,统称监生。监生大多数是官僚地主的子弟,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土司子弟(即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上层子弟)和来自日本、暹罗、琉球等地的外国留学生。监生从学校结业后可以直接做官或通过科举做官。洪武时期,有很多监生经过短期的学习,即调往各地“历事”,有的被超握为布政使、按察使等官费……地方官学除府(州)、县学外,还设有市镇乡村民间社学,后又在各地设医学、阴阳学等专科学校,使地方官学教育渐具规模。地方官学所学课程与国子监类似。主修四书五经和(大明律)(御制大语)等。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初教育体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初教育体制。
2021-12-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疫病流行与政府防治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瘟疫频发的时期,也是各级官府和社会力量积极治疗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宋代朝廷在防治瘟疫过程中,采取的举措主要以翰林医官院(局)或太医局“派医诊治,施散药物”为主,其中官修医学方书的编纂与推产,官府药局药品的生产与应用,新药研制和免费赐药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在一定范围内对控制瘟疫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中央政府对瘟疫防治的重视又促进了官、私医书的产生,出现了许多有效的防治瘟疫的方剂。另一方面针对疫病的传染,采取了建立病房、隔离病人和掩埋尸体等措施。经济上的救助与政治上的管理也对瘟疫防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韩毅《宋代瘟疫防治及其特点》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基于根据地严重的疾疫流行状况,从抗战初期开始,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广大卫生工作人员从“一切为了伤病员”“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目的出发,积极开展各种卫生防疫工作。其措施主要有:建立各级卫生组织,如从193711月到1944年初,边区各地逐渐建立各级卫生行政机构,配备卫生专业人员,并由部队协助培训;颁布卫生防疫法规,到19421月,晋察冀根据地已经建立了包括报告制度、会诊制度、服药制度等较为完整的卫生行政制度,以及较为严格的各季卫生条规、条令等;开展基本卫生常识宣传和教育;实施各种卫生防疫办法,包括组建各种医疗组和卫生防疫队(组)创办药厂、组织中医下乡为群众治病;开展广泛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如1944年太行区行唐县开展除害虫、害鸟、害兽运动。这一时期,虽然因日寇频繁扫荡、灾荒和其他因素影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还未形成完整的防疫体系,但根据地积极的卫生防疫举措有力保障了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巩固了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摘编自李洪河《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疾疫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防治瘟疫的主要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边区政府卫生防疫的作用及得到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国际秩序观具有双重特点,既有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秩序的认同,又有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秩序的否定。在此基础上新中国逐步表达出自己的坚持和平共处的国际秩序观。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从主要遵从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秩序,到批判该秩序。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实际上是倡导一种新的国际秩序观。1978年后,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也因中心任务的改变而发生很大变化。对西方的国际秩序观不再全盘否定,而是部分接受。同时。中国提出了改变现行国际秩序并努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作了许多积极努力,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20057月,中国和俄罗斯发表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两国联合声明提出了新的国际秩序的具体原则。标志着中国国际秩序观内容的重要拓展。

——摘编自叶自成、蒋立群《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国际秩序观变迁的主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学校教育以官学为主,在中央设国子学、太学、书学、算学、广文馆、崇文馆、医学等学校,还开设教导皇族子孙及功臣子弟的小学教育。在地方设府学、州学、县学,乡、里也有学校。唐代教育内容集中在经学和史学方面,还有兽医、卜筮、乐师、天文历法等专业技术教育。唐政府十分看重教师的道德修养和学识修养,每年对教师考核。唐代教师大都是学识较高之人,如韩愈、孟郊等都曾以官员身份从事授业工作。唐代私学的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与官学互补。

——据穆惠涛赵岚《唐代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等整理

材料二   宋代教育的形式与层次比以往时代更为完备。小学教育相当普遍,其中多为私学。程颐、程颢和张载等著名学者都做过教习儿童的私学导师。小学之后,州县学渐渐发达,州县学属官府所办,州学教授要经过考核才能执教,以保证教学质量。中央官学设国子学、太学、律学、武学、医学,宋徽宗因嗜好书画,还设了书学、画学与算学。官学教育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宋代书院教育发达,弥补官学不足。

——摘编自李树喜《中国人才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宋教育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唐宋教育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乡村底层走上权力巅峰的明太祖,对荒政破败与王朝衰亡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体会,洪武元年(1368年)就曾明确告诫臣下:“恤其……恤其幼……天下之老幼咸悦矣,其心有不归者,寡焉!”在频繁实施赈恤的过程中,明初荒政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一,将救荒的行政权力统一集中到户部,使户部担负起“以积贮之政恤民困”的职责。其二,明确了“不拘时限”的报灾之法、“勘灾既实,尽与蠲免”的蠲免之法、“大口六斗,小口三斗,五岁以下不与”的赈济标准和“务使饥民切沾其利”的赈济原则。其三,为了在第一时间掌握灾情并实施救助,构筑了“遣御史巡行以广耳目”的监察网络和者民报灾制度,制定了严厉的灾荒行政奖惩政策。有效通制了官员在荒政中的懈息和责任推却等行为。

——摘编自杨乙丹、卢勇《明代灾荒赈贷制度探析》

材料二   为了吸纳社会资源,激励社会各界踊跃投入教灾工作,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捐资者、经募赈款(物)者、办赈出力者、防灾御灾有功者等方面的激励、奖赏举措,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灾荒救助的奖励体制,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一些因应时代的权变。在救灾奖励制度的贯彻实施过程中,由于整体权力系统效率低下,特别是公权私用痼疾无孔不入,加之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国民政府的灾荒救助奖励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编自武艳敏(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救灾奖励制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太祖赈灾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救灾措施与明初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7世纪的西欧,瘟疫频发,包括神职人员在内的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经济受严重冲击。面对疫病肆虐,基督教会束手无策,宗教医学毫无成效,使民众对教会的权威性与神圣性产生怀疑,动摇了对基督教的信仰,削弱了宗教医学的社会基础,促进了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成长。这个时期,为追求现世幸福,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健康、重视医生建议,医学界对疾病的认识也由原来讲求抽象思辨的自然哲学病理观向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病理观转变。在英国,宗教改革打击下教会政治、经济基础被铲除殆尽,宗教医学存在基础瓦解。社会政治环境与观念文化的发展变化,推动了英国防疫对策的转变。英国政府以非宗教手段防控瘟疫-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物件消毒、禁止集会、严禁人员和牲畜流动等。尽管有信徒对措施进行抵制,但它依然为政府强行推行,而传统宗教疗法几乎被完全抛弃,世俗医学大行其道。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的防疫对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变化趋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正月十九日(丁卯),议政王大臣会议:“逆贼吴三桂骨分发各省,吴世璠首级交与刑部悬挂示众。党国相应凌迟处死。…”上曰:“此中尚有可议者否?大学士勒德洪、明珠奏曰:“此罪犯已极,应正国法,似无可议。又逆贼耿精忠等十人应凌迟处死,其逆党黄国璃等十九人应立新。”…上又曰:“贼党官员内,尚有可矜者否?”明珠奏曰:“此内有…四人犯罪国应处死,然尚有可痢之处。”上曰:“耿精忠等事关重大,著议政王、大臣、九卿、詹事、科道会同详议。…”明珠奏曰:“春正虽不用刑,但此辈罪恶甚大,与常不同;应于两、三日完结。”

——摘编自《清圣祖实录》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清朝前期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同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一样,拉丁美洲(当时称伊比利亚美洲)独立战争正是发生在一个智力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和矿业的发展,需要新的科学技术来解放生产力。因此,殖民地时期教育的世俗化改革逐渐废除了教学中的经院哲学内容,到18世纪后期,西属美洲大学的课程中已增添了科学和哲学的内容。一些科学性报刊以及印刷厂的建立,既在殖民地创造了一种科学文化,又激发了独立成争所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觉性的觉醒*私人图书馆藏书对于解放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民众,尤其是土生白人的思想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18世纪末19世纪初,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的各个角落都兴起了追求科学和“有用技艺”的进步运动,成立了由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团体和与科学有关的组织,这些机构促进了殖民地在化学、矿物学、天文学、植物学、医药学和外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材料二   随着拉美科学的发展,18世纪和19世纪的殖民地形成了一批科学和技术精英阶层,这—阶层在出现之初便不独立于政治事务之外,而是积极参加独立和民族国家建设运动,将科学转化为一个有力的政治工具,使科学彻底与殖民地的政治利益交织在一起。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爱国科学”和“民族科学”的产生,催化了独立的民族认同的形成。拥有启蒙思想和新知识的科学家及知识分子不但为独立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愚础,而且是独立革命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白宋霞《启蒙运动、科学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浅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独立运动前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科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学在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材料一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材料二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潘教峰《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征。
(2)结合材料二,对材料一中意大利成为近代科学活动的第一个中心的原因进行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