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3—6世纪,中西都经历了政治分裂、新起民族政权的挑战和新宗教的冲击,但在历史现象层面的相似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同中之异。中国历史和文明历经危机而得以连续发展,西方历史和文明则在危机中断裂,这个结局并非偶然,而是由双方的政治、民族及文化等结构差异所决定的。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3—6世纪中西发展进程的比较。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另选19世纪以前某一历史时期,比较中西文明发展的“同中之异”,并进行阐释。(要求:明确时间段和同中之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1-02更新 | 323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4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所谓历史分期,就是史家以不同理论范式为尺度,在历史记录中置入时间或时代的分割点,以划分历史时段的做法。

学界代表人物分期方法
西方
学界
沃勒斯坦4501640年,世界体系的起源和早期状态
16401815年,世界体系的巩固
18151917年,世界经济体转变为全球性事业
1917年至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巩固及其引发的“革命”局势
约翰霍布森5001450年,原始全球化
1450/14921830年,早期全球化
18302000年,现代全球化
2000—?后现代全球化
中国
学界
吴于廑
齐世荣
人类起源至1500年为古代史
15001900年为近代史
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上限……它的下限暂时定在本世纪之末
现代化学派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00年,原始农业文明
约公元前500—公元1500年,古典农业文明
15001800年,原始工业文明
1800年开始,发达工业文明

——摘编自李友东《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分期问题探讨》

中西学界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有不同看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历史分期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整合均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迄今为止,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实现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大发展,有三种现代化模式,可概括如下:

现代化模式代表国家特征
原发式英国、美国、法国等发展动力来自于社会内部;有起步早的优势;渐进、缓慢,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后发式日本、韩国等发展动力源于社会外部的压力与挑战,由国家政府主导推动、借鉴原发式现代化经验,快速、突进,文明不协调
新发式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借鉴前人经验,基于国情,正在发展过程的探索中,表现出民族性、文明多样性的发展特征;面临社会内外挑战

——摘编自孙鼎国《三种现代化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整体或局部观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2023-04-29更新 | 372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零诊模拟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掌握近现代世界史》中中国史内容简表

版本主要内容与变化
1982年版中日关系、毛泽东、蒋介石、《1950年宪法》、农业、工业、百花齐放、大跃进、文革。
1988年版变化1.需增“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中美(苏)关系”“毛泽东以后的中国”“现代化”“邓小平思想”“1987年政治危机”。
变化2:单列一个独立章节“共产主义下的中国”。
1997年版变化1:中日关系更加细化。
变化2:将“共产主义下的中国”分解成两个独立的章节。
变化3:增加“孙中山”“辛亥革命”“军阀混战”“1949年共产党的胜利”“20世纪90年代中美(苏)关系”“共产主义危机”等。
2013年版变化1:增加“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变迁”。
变化2:增加中共领导下经济的腾飞、三个代表、反腐斗争。
变化3:认为中国将成为西方的战略竞争对手。

注:《掌握近现代世界史》涵盖了1900年以后的世界历史,中国史的选材大量引用中国流亡人士的回忆录、自传等。

——摘编自张利娟《30年来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近现代中国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何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1-2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以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考察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化。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仍处于“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其建立在阶级社会的分裂和对抗之上,人类文明还没有完全超出其范畴。在中共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文明观”。

——摘编自《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历程》


问题:根据材料马克思“人类文明形态”理论,就“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整体或其中一个阶段,或就这一阶段中的小段,提出一个具体的文明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要求:提出文明形态准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1-07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高中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时期目标主要措施
1921年-1952解放农民和让农民站起来土地革命、“双减双交”、土地改革
1953年-1978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
1978年-1992实现农民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撤社建乡
1992年-2002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消统销统购、允许土地流转、改革税费
2002年-2012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取消农业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2012年至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创新农业经营主体

——整理自郑有贵《百年“三农”: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维度和实现路径》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就材料整体或任选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年,胡焕庸先生提出了“瑷珲(今黑河)——腾冲线”(即“胡焕庸线”)概念。他通过调查统计数据揭示出当时中国人口分布的巨大差异,即东侧半壁约40%的国土上集中了90%以上人口,西侧半壁约60%的国土上居住的人口却不足10%。

有学者认为“胡焕庸线”还是一条文明分界线:“它的东部,是农耕的、宗法的、科举的、儒教的……是大多数人理解的传统中国;而它的西部,则是或游牧或狩猎,是部族的、血缘的、有着多元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非儒教中国。”两千多年来,“胡焕庸线”是活动的,时进时退,南北、东西有很大的“摆动”。甚至可以说,“胡焕庸线”的进退及其两侧古来不断发生的冲突与交往,是中国、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及表现。

——摘编自中国新闻社《中国式现代化如何破解“胡焕庸线”难题?》


根据材料,从文明的视角围绕“胡焕庸线”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之所以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百年伟大奋斗所积累的十个方面的宝贵历史经验:



从图中任选一个历史经验,自拟关于“经验”的论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现代史的史实予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动画简史(部分)日本动画简史(部分)
       受西方影响,中国动画起步早,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动画制作,但到1941年,万氏兄弟才推出第一部长片动画《铁扇公主》。1949年以后,动画走民族化道路,由黑白、无声向彩色、有声转化。1961年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为世界动画增添了华夏风范。1978年以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枝独秀的局面改变,电脑动画发展迅猛,形成了从策划到产品开发的“大动画体系”新概念,但国产动画更偏重低幼年龄市场,国际影响有限。       19171945年是日本动画的草创期,题材多夸耀军国主义,战斗、爆炸画技进步,成为日本动画引以为傲的技术。50年代,日本开始将反战题材用于动画。1974年起,日本动画的剧情变得复杂而严密,受到动画迷热烈支持。此后,日本动画的画技突破,如《天空之城》,视觉上给人极佳的震撼;80年代,日本动漫进入成熟期,以《机器猫》《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为代表,科技、信仰、运动等理念成为动画的主题,尤其是高科技。此后,日本动画更关注成人观众,国际影响力扩大,但未消除暴力倾向。

——摘编自周越 、左宏、贾琼、赵明等《动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日两国或其中一国动画发展拟定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紧扣材料、史实正确、表述清晰)
2022-05-08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西方文化发展轨迹不同,体育演进也必然依附于文化发展而变化,中西方体育传承方式的迥异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并非“大同社会”,而存在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中西方身体活动传承模式之比较

中国传统师徒制西方运动教练制
以强身、养生、防御……为目的(多元的目的取向),讲求中庸之道以竞技、比赛为目的
重视整体、全身的协调,身心合一专项专业的训练一局部的极端化、专业主义、专业分工
“暗劲”与“化劲”无法用外观衡量,善用比喻与想象,重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多元的思考方向建立明确、清楚、可行的量化标准,重视规则,可以客观衡量的单一思考方向
精英式的传承(典范学习)—适合少数人,进度因人而异,没有时间的急迫性组织化、层级管理一适合对多数人进行教学,讲求效率
重视伦理—师徒如父子,关系密切且长久教练与学员关系建立在契约约定上,关系较淡薄

——摘编自李国冰《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体育传承模式之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化与传承”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04-16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隆昌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