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川幕府于1811年成立了“荷兰书籍和解御用”译书机构,1862年更名为“洋书调所”兼具外语教育培训的职能。日本人把在经济结构,政治思想,以至于生活方式等方面向英国学习看作是一种需要甚至是潮流。即使是在明治维新运动之后,西方世界对日本的社会变革和转型仍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培养“译员”、“通事”,翻译印刷西方科技、历史、法律等方面的书籍。除同文馆以外,影响最大的翻译印刷机构还有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中国在西学运动的过程中,逐步从重视代表西方物质文化的设施与技术,转向重视代表精神文化的思想与学术”对中国而言,19世纪末的日本成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摘编自卿崧《中日近代文献翻译活动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是我党国际传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2009年间,中国文化外译图书总品种达9763种,出现了以“熊猫丛书”、“大中华文库”、“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等为代表的系统对外译介中华文化的精品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代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丛书已出版33个语种,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出版语种最多、发行量最大、发行覆盖最广的领袖著作。

——摘编自《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发展回顾——以中国外文局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中日文献翻译活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2022-12-16更新 | 9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魏源认为拿破仑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人物,但最终亡于过度征伐;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认为拿破仑发动的战争,促使“欧洲忽生动力,因以革新”;1941年,矛盾笔下的希特勒代表反动力量,而拿破仑代表正义力量。近代国人笔下的拿破仑形象变化说明
A.变法改革救亡图存是时代潮流B.历代政府注重思想文化的控制
C.历史解释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D.有识之士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5年,康有为组织十八省举人联名“公车上书”。康有为本人的文章回忆,上书遭到清政府拒绝;但有现代学者考证认为,康有为根本没有向清政府呈递举人们的改革主张。下列关于“公车上书”认识合理的是
A.作为亲历者,康有为的记载最为可靠B.对历史真相的探究,需要不懈的钻研
C.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无需达成共识D.现代学者掌握更多史料,其研究更为可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4 年,《东方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面对瘟疫,最可靠的防疫举措不外乎以下三种∶一曰设传染院·一曰行隔离之法.一曰扫除法。这表明
A.建立近代卫生防疫成为共识B.传统卫生管理弊端显现
C.国民健康纳入国家施政要务D.积极的防疫观念已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和1949年党员队伍社会成分组成图例。据此可知,在此期间工人
A.农民阶级逐渐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
B.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
C.土地革命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民拥护
D.因工作重心转移工人党员数量减少
2021-10-15更新 | 45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浙江1月真题变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算筹是中国古代记数和计算的工具。制作材料有的使用特制的小竹棍,也有用木、骨、铁等材料,《汉书)载:“其算用竹,径一分,长六寸.”1971年8月陕西千阳西汉墓出土了一套骨质算筹(如下图),其形制与《汉书)记载基本相符。这表明
A.筹算计数法侧重分析推理B.考古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中国古代算筹发端于汉代D.文字史料可与考古相互印证
2021-08-29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广东历史高考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离散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在这里,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
A.档案文献与现场考察结合B.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
C.出土简牍与历史文献参校D.民间传说与墓志铭文比对
2021-12-27更新 | 2700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1年江苏历史真题变试题
8 .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发展,工业文明冲击着内外交困的清王朝。


请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相关史实,论述:19世纪50~70年代,东西方世界发展的不同进程。(要求:史论结合;紧扣主题;逻辑严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2021-12-27更新 | 146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变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表现农业生产的图画。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一幅系“二牛一人式”,一幅展现了另一种播种方式:前面一妇女播撒种子,其后一男以耰(yōu)打碎土块以覆盖播撤下的种子。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多数展现了“二牛一人式”的耕作方式,少数为“一牛一人式”,主要发现于陕西三原李寿墓及甘肃莫高窟等地,且数量较多。宋代是我国耕织图发展的重要时期,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后世依照楼图临摹和翻刻者众多。清代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刻立石碑,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

——摘编自张铭《历代<耕织图>中农业生产技术时空错位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历代耕织图呈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耕织图对研究古代百姓日常生活的史料价值。
2021-12-27更新 | 291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变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京师女子师范学堂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本科课程设置对比表
时期科目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1913年)
修身、国文、格致、家事、裁缝、手艺、地理、历史、教育、图画、算学、音乐、体操
北京女子师范学校
(1916年)
修身、国文、读经、家事、缝纫、手工、地理、历史、教育、图画、数学、乐歌、体操、园艺、习字、法制经济、化学、博物、物理、英语

A.民主科学成为价值追求B.学习内容反映男女平权
C.科目设置体现五育并举D.教育理念提升女性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