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丧葬史上,汉代的厚葬颇为突出。汉代除崖墓外,各类墓上均有坟丘,帝王、贵族官僚墓上的坟丘都十分高大。西汉帝陵以坟丘为中心,周围筑夯土墙垣。每墙中央开一门,构成一个陵园。园内有寝殿、便殿,因旁有庙。汉代墓室构造日趋复杂。有土坑木椁墓、石室墓、画像石墓、砖室墓、画像砖墓等。食物、衣科、各种器皿及生产工具等等,经常出现于汉墓中。汉代上自天子,下至臣民,家有丧事,亲故往往送钱帛财物以助丧,贫人与富人俱钱百,并为赙礼。

灵魂不灭观念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前,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仍能祸害或保护子孙,干预人事,在这一观念影响下,人类丧葬习俗中出现了厚葬现象。“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东汉政论家王符就厚葬现象曾批判道:“虽.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 ,则称以为孝,显明立于世,光荣著于俗。”世人在丧葬上的奢侈行为不过是打着尽孝的幌子以博取功名而已。

——摘编自郝建平《论汉代厚葬之风》等

材料二     民国时期,关于丧葬礼俗的改革,不论是来自官方还是民间,其主旨均侧重于改造旧礼、创立新制。虽然在制定新丧礼的时候参考了先秦《仪礼·士丧礼》和《朱子家礼》之类的典籍,然而同时还参酌了西方丧礼、国际惯例以及现行礼仪制度。这种变革打破了历代制礼所采用的“复礼”原则与注经方式。民国时期丧葬礼俗的改革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直至今日,追悼会的仪式与当年所定制度大同小异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丧葬礼仪既含有社会生活的内容,即表示生者对死者的哀悼与怀念,对死者生前事业、功德的评价与彰显,以教育后人继承死者遗志,完成未竞事业;又含有信仰的内容,即对死者进入信仰中的另一世界表示送行和祝福,通过仪式超度亡灵使死者灵魂得以安息。取缔丧礼中的宗教仪式,破除鬼神迷信,是民国时期丧葬礼俗改革的重要方面,这就淡化了丧葬礼仪中信仰的内容。此后,褪去神秘的外衣,显露平实的本色,成为丧葬礼俗演变的趋势。

——摘编自严昌洪《民国时期丧葬礼俗的改革与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厚葬之风的表现,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国时期丧葬礼俗改革的特征,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2022-04-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