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将历史事实加以区分,根本目的在于凸显史实与史家的关联性。比如,有学者说:“研究拿破仑帝国的历史,不必记录同时代巴黎工匠的生活,研究1792年普奥与法国的战争,不必引用歌德的某一封信或某一句话。”而路易十五与彭柏杜尔夫人之间的暧昧关系却成为历史学家感兴趣的、关注的,并要深入探讨的历史事实,因为“抛开了这些私事,全部法国革命前的历史就不可理解”。这说明(       
A.史学是现实的产物,历史学家总是全凭主观取舍构建历史情景
B.历史事实一旦进入认识范围,就会与认识主体的需要产生同一性
C.历史研究应求真务实,基于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与考证
D.史学研究应当立足当时当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评判的标准
2022-04-24更新 | 15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阶唐时期,中国史学在以往史学成就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通过对神学史观的批判,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理解有所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经学衰微,史学地位提高,成为学术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由于文献收集保存制度的完善,魏晋隋唐时期,史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对于史料如何合理地归类,史家提出了许多看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些纠谬订误的考据著作,在文献史料的审核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本证、他证、理证等技巧和方法,考据在隋唐时期日益引起史家的重视。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三国志》等13种完成于魏晋隋唐时期,除历朝纪传体正史外,还有编年体、典志体、会要体等。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20世纪初,资产阶级以史学作为革命宣传的工具,因而出现了批判“君史”,提倡“民史”,倡导“新史学”的热潮。邹容、陈天华、章炳、孙中山都撰有这方面的论著,其论著对警醒世人、推动革命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隋唐时期史学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新史学”热潮出现的背景及意义。
3 . 私人藏书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藏书兴起。《庄子》记载“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其书五车”,孔子“藏书于周室”。《汉书》记载:孔子晚年整理典籍,创立了“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文献整理方法。《墨子》记载“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韩非子》记载“今境内之民……藏孙(武)吴(起)之书者家有之”。

材料二隋朝的私人藏书以许善心、柳辩二人最为著名,他们都藏书近万卷。唐朝的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隋唐藏书家还参用自己的藏书进行目录编纂工作。

——摘编自吴修琴《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发展述略》等

材料三在目录学领域,私人藏书目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材料来源之一。很多的学术典籍虽失传于政府书库馆阁之间,却往往可以在私人藏书中一窥堂奥,因此不少私人藏书目录成为后世国史编纂的重要参考。

——乔楚《古代私人藏书目录与政府藏书目录书写原则比较》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隋唐私人藏书与春秋战国私人藏书的差异,并分析推动这两个时期私人藏书发展的历史原因。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私人藏书的文化价值。
2022-04-10更新 | 64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结论
A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非洲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同步发展
B古希腊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太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村社大会有权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C20世纪末,拉丁美洲使用最多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其次是法语,仅少数人讲印第安语二战后拉美国家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D1875年世界城市化比率不到10%,1950年接近30%,到2015年则超过50%世界城市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总趋势
A.AB.BC.CD.D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期工业化的深度推进,导致贫富分化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引起社会成员不满。原有的济贫法的济贫策略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矛盾丛生的英国社会,新的社会救济和济贫政策被酝酸和讨论。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调查济贫法的执行情况及其他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随后,在1905年颁布《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正式建立断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民生极其艰难,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在全国迅速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城市接管中对民族工商业“原封原样,原封不动”,努力保障城市粮食供应;对接管的旧公职人员,保留底薪工资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在城市合理调整工商业,使工厂开工,解决失业问题。周恩来总理在建国一周年纪念讲话上说:“在过去的紧张的一年中,中央人民政府除了坚决制止经济上的混乱并开始了恢复工作以外,还在救济灾荒和失业的工作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兴修水利。这是今年灾荒减少并在全国得到丰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张瑞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贫困民生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期英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得以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采取的救济民生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民生问题解决的要素。
2022-03-31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中,认为民族主义诞生于美洲对殖民统治的反抗,进而向欧洲、亚非等地逐步扩散,他对民族主义的内涵具有以下几种表述:

1)民族主义的想象能在人们心中召唤出强烈的历史宿命感,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真正无私的大我与群体生命的存在,诱发一种尊贵的自我牺牲。

2)民族主义被想象为有限的,即使是最大的民族,他们的边界也是有限的。受到民族主义动员的成员认识到我族与他族的划分。民族不可能无限制地包括全人类。

3)民族主义被想象为拥有主权。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的崛起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古典王朝的衰微,工业化经济、民族印刷业、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民族主义”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论题不能重复材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欧洲,19世纪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中期,已改用花岗石及方木块铺路,及至19世纪末发明用砖、混凝土和沥青铺路法后,欧洲各国的城市街道状况大为改观;新式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渐改良。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欧洲当时
A.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B.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
C.各国市政立法的完善D.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022-03-30更新 | 1463次组卷 | 47卷引用:【消灭易错】《世界近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唐玄宗时期,名将高仙芝是高丽人,因其父有功,被授予游击将军之职;名将李光弼是契丹人,因承袭父亲的爵位而成为将军;同时,不少来华留学的新罗(朝鲜)人、日本人,也通过科举被委以重任(如日本人晁衡)。据此可知,盛唐时期
A.中华文化圈的范围扩大B.重武轻文风气日益加重
C.朝廷选才标准较为多元D.血统出身决定官场浮沉
2022-03-26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区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中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前中期,内藤湖南提出的“唐代是中世纪结束,宋代是近世开始”的“唐宋变革论”成为显学。当时的中国很少有人过问,中国研究者的论著几乎不涉及分期问题,史学界的研究重点是汉唐盛世,王安石变法岳飞抗金、宋与辽夏金和战等成为时论的重点。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唐宋变革论未能引起中国学者的注意。20世纪80-90年代,该学说引起了中国学者有限的关注,这与宋史学者受建国以后所确立的封建社会内部分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之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时期,指出“唐宋变革论’"在国内史学界的学科处境,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历史时期,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3-23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年,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年,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75年、1882年、1885年,相继颁布三部《工人阶级住房法》;1890年、1894年、1900年,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


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加以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