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内忧外患之下,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必然构成近代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发展教育被看成了重要的甚至根本的手段。民族危机愈深,救亡图存的呼声愈高,教育救国的思潮就愈为高涨。各时期教育救国的重提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从“睁眼看世界”、到“变器不变道”再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从知识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文化心理层次,教育救国论者在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中对“教育救国”内涵的认识逐步丰富和深化。教育救国论者以自己的积极实践推动了旧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时至今日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摘编自吴玉伦 《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期的相关史实,自拟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
2020-08-01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革命前途重要的问题,毕竟不在对内而在对外。军人的威息,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识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所以中国既处于今日之世界,非努力打退侵略的恶势力,决无可以自存之理。国民政府成立以来,努力于外交的改进。废除不平等条约,已定有办法。关税业已自主。取消领事裁判权,亦已有实行之期,租借地威海卫已交还。租界亦有交还的。然在今日情势之下,此等又都成为微末的问题。我们当前的大问题,若能得到解决,则这些都不成问题;在大问题还没解决之前,这些又都无从说起了。在经济上,我们非解除外力的压迫,更无生息的余地,资源虽富,怕我们更无余力可沾。在文化上,我们非解除外力的压迫,亦断无自由发展的余地。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进行简要评析。(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可以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新式知识分子是“中等社会”最进步的部分。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并不是从中国社会里直接孕育出来的,而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因此,他们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脱节。……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社会环境下,脱节是正常的,但它又必然影响到改造中国社会现实、建立近代生活的实效。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人民从事物质生产劳动,发明新的劳动工具,生产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类物品,创造出一个“人化的自然”;人民在社会生产和交往中,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社会关系和制度体系,构建起愈益完善和复杂的人类社会,推进社会形态和历史面貌的更新变革;人民进行精神生产,发展科学文化,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投身社会革命,成为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人民创造历史,并不否认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个人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统一起来理解把握。杰出人物只有满足人民利益、顺应人民愿望、得到人民支持,才能成就丰功伟业、彪炳史册。他们的历史贡献,归根到底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总动力中得到说明。

——摘编自颜晓峰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某一观点或整体观点)。(要求:观点明晰且正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0-03-19更新 | 279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932年2月,美国学者费正清来到中国,师从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蒋廷黻并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1933—1946年,费正清曾多次到中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生活与工作。20世纪60代,费正清提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循环往复,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中叶西方冲击之后,才发生剧变,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冲击反应”模式假说,影响广泛。

材料一   蒋廷黻的“现代化叙事”模式并不复杂,他认为,中国在过去或许确实有着自己漫长的历史传统,但是到了近代,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错过了启蒙运动,中国不是近代世见规则的制定者,只是世界一体化过程中的迟到者,因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是要挑战世界已有规则,更不能对这些规则采取非理性冲撞,或鲁莽颛预式的摧毁,而是应该引导国民尽快接受,尽快适应这些规则,尽快让中国和世界一样,和其他民族国家一起发展,共同进步。

——摘编自马勇《中国能现代化吗》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及反应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假说的理解。(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艰难的发展中,表现出本土性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十余年,取得许多重大胜利的史实,使革命派相信可以用武力推翻清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从“太平天国占有中国大半,终亡于曾国藩等儒 生之领兵”的事实中,他们认识到:“士大夫以为然,中国革命成矣”,重视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和组织领导作用。他们吸取太平军与三合会、哥老会、捻军“同为清廷之仇敌,而不 能联为一贯”的教训,认为“必其联合留学,归国之后,于全国之秘密结社有以操纵之”,加强对全国革命力量的统一领导,以期“义旗一起,大地皆应”。

——摘编自陈锡祺、桑兵《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影响》

材料二   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 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革命派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吸取的经验教训。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革命派所处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在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功绩。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呈现出的本土性特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同时期,已建立医事管理制度,平分业、医疗分科春秋战国以后,再没有出现过鬼神现念统治医坛的情形,医学战胜了术成书汉代的《费帝内经以阴阳五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提出证施治,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公元5世纪创立医载有体制,使医学教育逐渐由师徒父于传投制,过渡到官办医学校的教育在政府的鼓励下在“不为良袖,思为良医”的思想指引下,读书人逐渐改变了“医为小技”之观念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与技术发展,明朝李时珍所撰的《本草纲目》是一中医药学的总性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摘稿自经《中医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变先后建立了人体解学病理解剖学、细胞病理学等。片战争后,西圆大量传入中国,教会医院逐渐成为和救堂一样引人注目的教会标志,它们为外四驻军、商人侨民服务同时救治中国病人教会医生和本国会组联系密切,能即时输入新技术使毅会医院在中国保棒技术优势治疗范围涉及眼科、内外科、骨科、牙科等。1850年,英国医生合信出版了《全体新论》,成为向中国人讲西医的重要著作。1915年,在华教会医学校有23所,护士学校、药学校等有36所。1921年,北京高粒开展卫生教育运动,由北京会医学会指导,北京大学负责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利用暑假做关于公共卫生的演讲,西医传入中医一统的面被打近代中国人医药观逐渐多元化。一些进入士推带西医,甚至视中医为伪科学逐渐形成“西医在朝中医在野”的局面。

——摘编自博维康《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西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统中医药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医大量传入中国的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前中医药学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019-09-0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摘编自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1)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央官制为例概述从秦朝到元朝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现代化”的内涵。

材料二   西欧人领历史变革之先告别传统社会,是对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贡献……毁灭传统社会合理性的力量是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商业力量的崛起。专业化分工使财富极大增长,创造了军事力量专业化存在的可能,军队不再依靠掠夺也可以生存了。专业化分工的推动者是商人,商人的交换活动注定了对公平规则的热爱、对自由的热爱。专业化分工构造了一个复杂的世界,公共事务需要协商才能决定,军人的命令主义和强制手段成为商业社会的桎梏,于是需要军事力量退出对社会的掌控,让民主政治登上历史舞台。近代思想家开始颂扬自由、平等和民主,他们以为这是永恒的人类博爱的主题,却不知道这更是商人的所爱。

——党国英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材料三   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三十年,中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

——孙占元《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外部环境四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

材料四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
2019-05-3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辽宁省凤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9 .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洋军阀的统治致使中国初步政治现代化严重异化。在短短的12年中,北洋中央政府频繁地更换8位元首、24届内阁和5届国会或参政会。同时,各地军阀拥兵自重,盘踞一方,在军阀政治的导演下,中国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军阀混战的闹剧。其中,1920年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吴佩孚为首的直系之间发生的第一次直皖战争影响较大。军阀混战严重破坏经济建设,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特殊环境,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岁月”黯然失色。

——摘编自刘永国《国民革命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不再以苏划线共同制苏,而是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尤其是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改变过去与美国建立针对苏联的战略关系,适当拉开距离,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中国实行真正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经受住了苏联东欧剧变的冲击,坚守了社会主义阵地,取得了内外工作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吴恩远等著《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归纳国民革命之前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的内涵,归纳这一政策对世纪之交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关系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在现代化的视野中,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在经济上,极大地减少了中国经济的存量,延缓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在政治上,使国民党集权变成了现实,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人民在此后争取民主的成本和代价。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日本的侵略极大地破坏了中国原来的现代化进程,但又使得新的现代化进程悄然开启。在政治制度方面,使进步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此独裁在与民主的较量中很难占到上风;在社会改造方面,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的雏形;经济方面,虽然战时经济体制变革带有明显的被迫性,但从客观上看都包含了现代化因素。

——摘编自虞和平《2008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