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B.反帝反封建斗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
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D.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2019-03-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是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关于两种梦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追求幸福是其共同的奋斗目标
B.两种梦想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
C.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决定了两种梦想的不同
D.两种梦想实现的路径是相同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
B.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开始
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说: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材料表明
A.中国近代化是内外作用下的主动过程
B.近代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被动近代化
C.近代中国的发展是对传统儒学的突破
D.中国近代化是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5 . 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国是一个社会思潮复杂多样、纷繁更替的时期,主要经历了洋务思潮、改良思潮、革命思潮、新文化思潮以及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演变。贯穿这些社会思潮的主线是
A.民主科学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救亡图存
2020-04-1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一中、江夏一中2020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一一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一一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C.毛泽东模式一一具有全面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性
D.邓小平模式一一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
7 . 近代士人从普遍没有法治观念到呼吁法治改革,再到清末“新政”掀起法治建国高潮。贯穿这一历程的主题是
A.西方政体的引进
B.晚清社会的近代化
C.礼治文化的复兴
D.近代法制的体系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特别强调了中国奋斗的历史
B.突出了中国人为国为民的主动性
C.把中国与世界作为两个概念对立起来
D.认为中国与世界是互相融合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末的晚清小说界,作家常使用一些引人注意的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自称“九死一生”;《海涅花》作者笔名“东亚病夫”;《老残游记》的作者取名“老残”;还有笔名“汉国厌世者”,这反映了
A.作者顺应时代的营销策略
B.思想界的忧郁和悲愤情感
C.现代主义文学的绝望虚无
D.内外压迫下文学的畸形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介绍,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
A.顺应世界潮流
B.走向民主共和
C.启蒙国民思想
D.拯救民族命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