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的变化是
A.从制度到器物
B.从器物到文化
C.从文化到制度
D.从器物到制度
2019-01-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正定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胡绳说:“在近代中国前面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刘大年说:“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
A.危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B.在反侵略战争中无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
C.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D.阻断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不同B.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明显差异
C.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D.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
4 . 2017年中国“两会”期间,有45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设立与农业相关的节日,其中有位年近七旬的农民代表曾连续5年提议设立“中国农民节”,均得到积极回应。2018年6月,国务院决定把每年的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材料反映出中国
A.政府密切关注农业发展
B.农业地位持续得到提升
C.有改变发展战略的倾向
D.将长期坚持以农业立国
2018-11-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建立社会主义
6 . 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其中省略的部分是(     
A.继续前进B.方得始终C.牢记使命D.砥砺前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A.帝国主义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D.反帝反封建斗争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C.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   
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B.中国外表僵化而内部充满活力
C.中国传统社会与埃及相一致D.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连续不断
10 . 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歌词中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的教育理念有(     
①重视女子教育       ②提倡实业救国       ③培育民主精神       ④弘扬民族文化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