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望历史,我们更能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形成并发展,其实践活动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段民族国家观念的演进及其实践
19世纪40—50年代◎传统“天下观”开始动摇:林则徐具有了朴素的民族意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打破了中国是世界中心的神话;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强调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之图”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提出“中体西用”,并主办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为中国走上近代化发展之路做了铺垫
◎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在爱国基础上“究心泰西政治实业之学”,主张建立民主政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提出在中国建立起一个近代化民族国家
◎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并形成了“国家”取代“天下”“民族国家”替代“封建王朝”的近代民族国家观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戊戌变法运动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
20世纪初◎孙中山完整提出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思想。因辛亥革命而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是拥有独立主权民族国家的雏形,开启了近代以来建设中国民族国家的进程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及其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结合,经过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民族国家最终实现了独立自主,

       ——据陈艳《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研究》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从以下两个论题中自选一个展开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只列论题不阐述不得分。)
论题一: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核心。
论题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求:联系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史实,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字迹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入,西方文化随之涌入。当这种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撞时,就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弱点和弊端,这迫使传统文化向西方文化学习,开始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经过不到一百年时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就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成为近代型文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文化近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主的本质是人民的统治,宪政的本质是对权力进行限制。近代早期,英美等国家通过宪政和民主的联结构建了有秩序的现代政治文明;而后现代化国家却在移植西方政治制度时出现了视野性遮蔽,将社会转型引向歧途。今天,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宪政和民主的联结是英美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在无“文化亲缘性”的国度进行制度移植具有失败的必然性,我们应重斯审视自身传统,建设与宪政民主功能相同的制度。

——摘编自王雪梅《后现代化国家社会转型路径的选择一以宪政和民主联结为视角》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理解任何历史时期的关键,在于找出决定该时期形态的主要动力。在近代中国,我们看到了几种发挥作用的强大动力。其中有些是明显的,有些则是潜藏的。

首先,自然是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命运的兴衰。

其次,在整个近代中国,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构成了一个清晰的历史主题,它时而浮现到表面,时而转入地下。这种动力经久持续。

第三种动力是在新的天地里寻求求生之道,这个新天地是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强加到中国头上的。即抛弃旧中国的成分,采纳近代西方的东西。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晚清时期国内介绍华盛顿的书籍文章选编

1846年出版徐继畲编著<《瀛寰考略》兀兴腾(华盛顿),异人……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唚曦乎三代之遗意。
1881年《图画新报》刊登《华盛顿小传》介绍华盛顿政治方面事功,颂扬其孝顺母亲,还介绍少年华盛顿误砍樱桃树,诚实认错的故事
1898年黄乃裳《大美国史略》“步美国后尘,或立民主,计欧美两洲今已二十余国”,强调华盛顿开创的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示范意义
1902年出版少年读物《文话便读》华盛顿既为美君,不传位于已子,而使国人公举才能之士,三年任满则复举代之,名日总统,又曰民主。
1910年卢信(革命真理—敬告中国人》中介绍华盛顿事迹华盛顿以十三州之地,三百万之人,而与强英战,以军械粮饷言,则华盛顿等必无抗拒英政府之能力,然而终于成功者,何也?……革命终告成功者在理不在势也!
晚清时期华盛顿中文译名变化早期译名:瓦声顿、兀兴腾、瓦升屯、洼申顿,后期译名:华兴顿、华盛顿

——摘编自熊月之《华盛顿形象的晚清中国解读》


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3-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庆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观点一:美国学者解释中国近代史,常常采用费正清的“冲击一反应”模式,即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变,系由于西方潮流的冲击。

观点二:中国学者大都主张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的开始。

观点三:美国学者孔飞力却极为重视晚清的地方军事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他认为,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中央政府权力的缩小和名流势力的扩张,这种趋势成为咸丰朝及以后中国政治、经济的主要特征。这标志着传统国家的崩溃,中国不能再按老的模式重建,因而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摘编自(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根据材料及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材料中任选出一种观点或者自拟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关键史实叙述准确,段落间的逻辑层次明晰。)
7 . 1932年2月,美国学者费正清来到中国,师从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蒋廷黻并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1933—1946年,费正清曾多次到中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生活与工作。20世纪60代,费正清提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循环往复,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中叶西方冲击之后,才发生剧变,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冲击反应”模式假说,影响广泛。

材料一   蒋廷黻的“现代化叙事”模式并不复杂,他认为,中国在过去或许确实有着自己漫长的历史传统,但是到了近代,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错过了启蒙运动,中国不是近代世见规则的制定者,只是世界一体化过程中的迟到者,因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是要挑战世界已有规则,更不能对这些规则采取非理性冲撞,或鲁莽颛预式的摧毁,而是应该引导国民尽快接受,尽快适应这些规则,尽快让中国和世界一样,和其他民族国家一起发展,共同进步。

——摘编自马勇《中国能现代化吗》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及反应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假说的理解。(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是支撑祖国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下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力量对爱国的认识。



请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所提取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信息完整,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工业化历程

下面是某部关于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著作目录摘编

第二章国家与市场的变奏:工业化的二元启动

第一节自强远略;国家推动工业化

第二节开埠通商:市场诱导工业化

第三节从甲午到辛亥:工业化动力的转换

第三章从春天步入危机:未能实现的工业起飞

第一节春天到来:中国工业的凯歌高进

第二节春天落幕:流产的工业起飞

第三节战火连绵:战争对工业化路径的塑造

第四章国家意志: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展开

第一节鼎革:中国工业的恢复与改造

第二节计划与动员:中国工业化的新起点

第五章波动中前进:中国工业化的曲折探索

第一节“大跃进”超负荷的急行军及其调整

第二节自力更生:封镇状态下的工业化

第三节缺乏计划性:工业化的波动

第六章找回市场:改革开放与中国工业转型

第一节回归比较优势:工业化战略的重构

第二节喧嚣的九十年代:工业转型的深化


依据材料及所学,对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历程做出阐释。要求:从材料提供的五个篇章中任选其三,围绕各章主题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社会是中国所有社会中最复杂的一个社会,它同时将多个社会意识形态和结构层次复杂地融合在一起。各种社会阶层,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漩涡里挣扎、探索、融合。社会结构在断裂中重组,再衔接,社会生活天翻地覆,新的生活方式层出不穷,刺激、颠覆着几千年的传统生活惯性。各种社会意识互相交融、博弈,中国人民面临着不断的抉择。中国几千年的静态社会形态,在资本主义的轰鸣机器侵略下,不断地接受着新的改变,禁不住留恋着旧日的辉煌。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是激变的历史,是几千年历史老病在百年内积聚、爆发,是经过几千年孕育的痛苦分娩。

——摘编自导读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