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社会流行词汇反映了社会的变迁。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2020-09-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亨廷顿教授归纳的现代化过程的主要特征

现代化是复杂的过程,它实际上包含着人类思想和行为一切领域的变化

现代化是系统的过程,一个因素的变化将联系并影响到其他各种因素的变化

现代化是全球化的过程,现代化起源于欧洲,但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现象

现代化是长期的过程,现代化所涉及的整个变化,需要时间才能解决

现代化是有阶段的过程,一切社会的现代化过程,有可能区别出不同水平和阶段

现代化是趋同的过程,传统社会有很多不同的类型,现代社会却基本是相似的

现代化是不可逆的过程,虽然在现代化过程中某些方面可能出现暂时的挫折和偶然的倒退,但在整体上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趋向

现代化是进步的过程,在转变时期,现代化的代价和痛苦是巨大的;从长远看,现代化增加了人类在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幸福

——摘编自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理论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概括西方学者的论述,可以得出:现代化可以看作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之间的互动过程。西方学者对现代化的论述中,往往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他们认为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就是向西欧和北美在17世纪至19世纪发展起来的那种类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转变过程。而我们所知的是,前苏联并非如此,且中国经过学习欧美和苏联后,最终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西方学者还美化“殖民化”,比如他们认为“近代的中国人,在回顾一个多世纪以来同西方国家的制度相接触的结果时,缩小了它的贡献,强调了它对中国的侮辱。”此外,他们还认为西方国家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内部,而落后国家社会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也是来自内部的障碍。而事实是,最早启动现代化进程的国家无一没有经过殖民掠夺,后发的日本和俄国,也积极推行过殖民扩张政策。

   ——据段治文,钟学敏,詹于虹著《中国现代化进程》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12-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指出:“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不破坏它们,中国就不能发展和进步,中国就有灭亡的危险……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压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使他们得到自由。所以,首先就应该求得国家的独立,其次是民主。没有这两个东西,中国是不能统一和不能富强的。”
——摘编自《毛泽东文选》第三卷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各个阶段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证。
(说明: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