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贫困治理是中外治国理政的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统治者素来秉持“仁政”思想,扶助贫困人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古人对贫困的认定,一般要对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此进行分类定级。在扶贫方式上,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官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另外,官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了一些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摘编自祖铨《中国扶贫史概述》

材料二   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第一次全面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要接受救济的人只能进入济贫院接受统一管理,而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只有真正的赤贫之人才能进入。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的行政部门,有权颁布施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专门监督中央条例在地方上的执行情况。院外技济的申请者在家接受救济,这些人往往都是些寡妇、暂时性残疾的人、老年人等。1905年英国政府才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颁布《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自此正式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

材料三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立场。新中国始终重视反贫困工作,并实现了从“帮扶物质”到“扶志扶智”、从“漫灌”到“滴灌”、从“零散”到“体制”等多方面转变,近年更利用“互联网+”创新了工作。民族地区经历了从比学赶帮到对口支援、合作的过程。中西部地区也探索出了合理协调扶贫开发和保护环境的路径。这些巨大成就和显著经验,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摘编自谭清华《中国贫困治理七十年——扶贫政策创新视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实施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英国济贫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贫困问题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治理贫困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贫困治理工作的认识。
2022-03-0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易》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和孟子都反复勉励学生,要经常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赶超心态,严厉批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类不求上进的现象。中国人敢于面对困难,把艰难困苦看作是对自己的磨练和考验。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为了祖国的尊严,民族的正义,无数中华儿女临危不惧,前赴后继,英勇献身。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殖民主义者;清代在平定噶尔丹分裂政权和“三藩之乱”时,各民族勇士冲锋陷阵。近代,各族人民在抗击沙俄、英国等列强入侵、捍卫祖国疆土的战斗中,英勇顽强,不屈不挠。这些都显示了中华各民族的爱国热情和为了祖国赴汤蹈火的伟大精神.

——摘编自商聚德等《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   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用“三个倡导”加以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内涵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它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能产生重大影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简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严书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知道自己的不足”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人对“自己的不足”认识逐步深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回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你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2020-10-1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开放之路

1898年光绪帝电谕各封疆大吏:“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着沿江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拓展商埠,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维利益,而保主权”。

民国四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从速自开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作为商埠”“日本国臣民得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任便居住往来,并经营商工业等各项生意”等,中国政府出台《自开商埠章程》。章程规定:设立商埠局管理界内土地工程警察杂捐各项;界内一切行政司法权,统归中国官吏管理执行,外人诉讼依约办理,但外人愿赴中国审判官起诉时,得受理之;界内土地租期以50年为限。后,又有不得(外人)在商埠内开设工厂,所租土地及建筑物以30年为限的调整。

——李育民《近代中外关系与政治》


(1)以“挑战与应对一中国自开商埠”为主题,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从小渔村到创新之都

1979年,深圳蛇口南头半岛中国境内首个允许外资投资的地方——蛇口工业区,破土而出。

1979年到1984年,蛇口率先推出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以工程招标的方式管理工程、职工住宅商品化、全国招聘人才、率先实行全员合同制等,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

1987年,深圳市政府制定了《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退伍军人任正非在该年靠集资来的2.1万元在深圳创办了华为公司。

2019年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被称为“中国最强街道”。华为、大疆、中兴、腾讯、迈瑞医疗、长城计算机……众多企业位于同一街道。

2019年8月18日国务院发布文件,将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搞自微信公众号“侠客岛”《1979年,深圳蛇口一声爆响后……》


(2)读材料,概括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经济特区的发展进程进行分析。
4 . 伴随着西方的侵略和西学的浪潮,中国文化也艰难地迈上近代化之路。请回答问题。


(1)依据图片信息,分别指出它们各自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2)上述著作呈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的不同阶段,据此概括中国向方学习进程的特点。
(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之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合所学归纳毛泽东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创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社会发生了各方面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掀起了自救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这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随着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先进中国人进行工业化探索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独特发展道路”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众报业发展

时间与地点报刊名称创办人情况备注
19世纪40—70年代的广州、上海等广州纪录报、
万国公报等
西方传教士19世纪70年代后,中外报刊共有170多种,占同时期报刊总数的95%。《申报》开辟了文学专刊
1872,汉昭文新报艾小梅内容多为轶闻趣事
1895—1897,北京、上海等万国公报康有为不同于传教士创办之《万国公报》,后易名为《中外纪闻》
时务报梁启超等同期,康有为创《强学报》。
游戏报等李白元等刊小说、戏曲、诗词、散文等
1901—1903,上海等警钟日报蔡元培等提倡“抵御外侮,恢复国权”
中国白话报林白水刊有《黄黎洲》《说君祸》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大众报业的发展历程。

(3)依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分析1945年以后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前提与条件。
2020-09-1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把其政权所能达到的地方称为天下,而不是称为国家。古代中国人所认知的“天下”之下的共同体是王朝,国家观念的核心总是这个或那个具体王朝,忠君即爱国。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君主由治家而及于治国,用治理家族的方式来管理国家,逐渐成为朝廷和国的代表。

﹣﹣摘编自刘风雪《“民族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国家观念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开始反省传统天下观,思考什么是国家。在一些报刊上系统介绍西方的国家观念,《清议报》有系列文章介绍西方国家学说。戊戌时期维新志士大力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在清末的立宪运动中,出现了“国民立宪”的概念,并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国会请愿”活动,“公民”开始展示自己的力量。传统天下观被彻底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民族国家观,由此催生了民族国家意识,国家主权观念凸显,民族主义勃兴。

﹣﹣摘编自张春林《解构与建构:近代天下观向国家观转变历程解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观念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也由此被塑造成人类现代化的代名词,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这种神话正在被打破,人们正在更加全面地认识西方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固然有其共同特征,同时西方国家内部的现代化进程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但现代化道路绝非西方“专利”。西方现代化建立在对非西方的掠夺和控制基础上,其历史黑暗面永远难以抹去。从原始积累时期通过圈地运动剥削农民,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剥削工人;从寻找新大陆、建立贸易据点,到大规模殖民、建立跨洋帝国,西方现代化展现出恃强凌弱、泯灭人性的掠夺本质。

——摘编自戴维来《世界现代化道路绝非独尊西方》

材料二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迈向更高台阶;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其他还在探寻现代化路径的国家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开辟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

——摘编自任保平任欣怡《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并予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性”的内涵及创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陶行知的“精神遗产”

材料

陶行知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他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1935年,他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他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劳累过度在上海病逝,年仅55岁。中国延安、上海、重庆、南京等地以及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相关部门,先后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以下为1946年10月27日,部分人士在上海陶行知追悼会现场的讲话(节选)∶

·他把自己占有欲尽量减少,把创造欲无限扩展……创造欲强的人,你的是你的,我的还是你的,创造了好的,还要创造更好的。他在创造社的宣言上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主……他创造些什么,决(绝)不是要你会升官发财,肥私利己,(而)是要人类共同来创造一个政治自由、经济平等的大乐园。他的创造方法,第一学习,第二学习,第三还是学习,他向大自然学习,向老百姓学习,向小孩子学习。

——郭沫若

·我们叫他做老先生,他叫我们做老朋友。他首先叫我们一面读书,一面做工……后来陶先生想出了小先生制,每个小先生要回去教三人或四人。所以山海工学团以后(发展)发展得很快,不久就有生产工学团、高牧工学团,直到敌人来了,我们又组织战地服务队。

——孟根根(山海工学团农民)

·他是国际主义者,他实在是国际上伟大的人物……他所提倡的教育,就是中国明日应有的教育。

——【关】毕菜士(时任美国援华会总干事)

·那(指追悼会现场挂着的“民主魂”三个大字)已经代表了陶先生的精神。纪念他,我们要联结起来,为他所生活的、所努力的、所死(献身)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美】艾德甫(陶行知生前同事)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陶行知“精神遗产”的主要内涵,并谈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继承陶行知的“精神遗产”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全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历史呼唤着真正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使命的承担者。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中国共产党踏上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根据材料,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的努力。(要求:概括重大事件,简明扼要、全面准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社区发展

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阶段表现
195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区自治缺乏。
20世纪8090年代1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87年社区服务开始在全国推广。
21999年,为向全国社区建设提供典型经验,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确定了11个城区为首批“社区建设实验区”。
21世纪以来12000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随后社区建设开始在全国推广。
22004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
32010年开始实施的《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表明了我国对强化群众自治的肯定,物业管理企业的介入大大推进了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4)民间自发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如大学生的返乡实践活动,城市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组织等。
未来发展展望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发展之路:目标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关注弱势群体的进步;核心是既强调在过程中必须有当地居民的参与,也强调结果是让居民生活得更好。

——据李东泉《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李嘉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评析及中国社区管理机制初探》整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区发展的趋势,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