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理想信念,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此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季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6-04更新 | 348次组卷 | 7卷引用:云教金榜N+1联考2022届高三冲刺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基于近代中国的救亡与民主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出现了多个观点。第一种观点,把救亡与革命相混淆,认为民主革命破坏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自由主义的改良才符合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这以李泽厚的“救亡压倒启蒙”和“告别革命”为代表。第二种观点,救亡实际上是针对作为一国而存在的民族国家存在的拯救,救亡就是要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丁耘认为:救亡与反帝、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大体同位。高力克称这种救亡是一种“民主救亡”。第三种观点,从文化和文明的视野来解释救亡,对于民主的认识有一种世界主义的视角。救亡就是要拯救国家,而传统中国的本质是文化、文明。李杨认为:中国现代“救亡”史,是从文化主义向民族主义转化、从传统样式的文明向现代样式的民族国家转型的历史。

——摘编自刘永春(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研究》


阅读材料,请围绕“近代中国的救亡与民主”这一主题对材料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新增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看法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3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411月,孙中山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郑重宣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19386 月,东北抗日联军第1 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创作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军歌"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打出去日本强盗,推翻'满洲国',进行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完成那民,族解放运动"。19813 月,北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成为 20世纪80年代激励中国人奋发图强的磅礴精神力量。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命题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3-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曾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形态和具体内涵。生成机制、历史主题和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切关宏旨的问题。

——摘自黄长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主要问题》


就材料主旨确定一个具体论题,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且不偏离主旨,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2-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只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英雄史诗。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依据材料,就辛亥革命给我们的启示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6 . 这是一幅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简图,它体现了中国近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进程。

根据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22-04-15更新 | 270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7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源自于孙中山189411月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孙中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瞬……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制,实堪虑于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颂”,郑重空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193861日,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创作了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歌词中写道:“一切的抗日民众快奋起……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打出去日本强盗,推翻“满洲国”,进行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完成那民族解放运动。”19402月,杨靖宇壮烈牺牲。

1950年初,华罗庚毅然放弃了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和优渥生活,克服重重团难四到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回国途中,他发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奋斗。

19813月,北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直白却饱含力量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成为80年代激励中国人奋发困强的磅碍精神力量,在城镇,在乡村,不少商店、工厂以“振兴”“振华”命名,在历次国庆游行的队伍中,“振兴中华”也是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命题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人物主要事迹
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杨靖宇中国著名抗日英雄。1932年,受命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1940.年壮烈牺牲。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黄继光中共党员,人民解放军战士。1951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1020日,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为部队冲锋扫清了道路,而自己却壮烈牺牲。在黄继光的精神感召下,部队迅速攻占了上甘岭高地。
王进喜新中国石油工人,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2009910日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袁隆平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9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从表中选择三个英雄人物,围绕“英雄与国运”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论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1-09-23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姜堰中学、沭阳高级中学三校联考2022届高三4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14次大阅兵中选取的6次阅兵

时间 亮点选取
1949年10月1日此次阅兵是我人民军队创建以来第一次最隆重、最庄严的检阅,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军事盛典。在第一次大阅兵中,武器大多是从战场上缴获来的,被戏称为“万国牌武器"。
1958年10月1日此次阅兵全民皆兵的“战争火药味”和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的“大跃进”气氛浓厚。由工人、农民、干部、学生等7个师组成的“首都民兵师”首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首次出现了女民兵方队,是新中国阅兵史上的创举。
1984年10月1日受阅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全部28种式器中有19种是新装备,有的装备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参加阅兵,更是震撼了世界。群众游行队伍中出现“小平您好”横幅。
1999年10月1日武器装备方面,90%以上都是新装备,且绝大部分都是自行设计和生产的,高科技式器装备已开始成为解放军的主战武器。
2015年10月1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举行的阅兵;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体系编排装备方队:首次由将军担任领队。
2019年10月1日听党指挥的政治意蕴十分鲜明;是共和国武装力量全面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最新成就的集中体现;是红色基因传承接续的有力体现;首次借助仿真模拟系统,进行三维立体实景模拟展示等。

——摘编自共产党员网《经典回顾:新中国14次国庆大阅兵》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6-03更新 | 244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29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10 . 在民族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梦想,提出了一系列新中国国家的构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着追求与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27月,中国共产党指出:“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1930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根本法(宪法)大纲草案》,对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未来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建立全国工农群众自己的政权”。

19368月,中国共产党在《致中国国民党书》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并将“新中国”国家概念界定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至此,中国共产党的“新中国”符号在复杂的革命环境里经过不断的演变最终确立。

——据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时代与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构想表述变化的关系”的命题作出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