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l957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l949年的98个增加到l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化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口的非农化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洋务企业的兴办造成了一定的人口非农化转移,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工厂工人。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A.保证了社会人员的有序流动B.利于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
C.促使小农经济开始走向解体D.打破了城乡人口结构均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期以前,城市的政治地位决定着经济规模和城市的规模等级。但随着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这一规律逐渐发生了变化,经济独立的推动作用逐渐显露。虽然唐代全国性城市仍以长安、洛阳为首,但是唐中期以后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苏州、杭州也上升为居民十万户的全国性城市,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摘编自肖建乐《唐代城市发展及其推动力量浅析》

材料二   在这40年(1978~2018年)中,中国城镇数量随着改革浪潮快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张,城市群、城市人口快速聚集,城乡人口结构急剧变化,城市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高速发展,城市的社会治理体系日趋迈向现代化。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我国城市的发展也在改革开放中突飞猛进。

——摘编自徐豪《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大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期以后城市分布格局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021-07-1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加之当地政局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大业六年(610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唐代,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迅速增加,到唐开元(713741年)中期,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成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

——摘编自李晓《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体化》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杭州的近代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如在1897年创办的通益公纱厂(杭州第一棉纺织厂前身),规模较大;其后又陆续兴办起火柴厂、造纸厂等,传统的手工丝织行业也逐步采用机械传动。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杭州,经过大规模的城市和园林建设,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会。同时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除上海的第二大中心城市。1996年,设立滨江区与高新产业开发区,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目前杭州在工业生产上已具备比较雄厚的实力,门类比较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和赛事已在或将在杭州举办。

——材料二、三摘编自《杭州日报》相关报道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杭州城市崛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前后杭州近代工业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2021-05-0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在中国诸多城市开辟通商口岸、划定租界。为选择租界范围、营建各种城市建筑,必须绘制比较详细、准确的城市地图,随之表现中国城市的地图大量涌现,绘制者除中国人外,外国人亦不在少数。由此可知,测绘制图的大量出现
A.加剧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B.有助于近代城市的合理布局
C.实现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D.使近代中国思想进一步解放
2021-04-28更新 | 609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西欧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总人口(万人)农村人口所占百分比城市人口所占百分比
英国约180048%52%
法国约360075%25%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得到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大批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结果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就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展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农村和城市人口发展与法国的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020-08-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又是全国性的商业经济中心。像汴京“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当时汴京城里有不少大型定期交易场所,而临安城中的行业组织就有414个,这些行业或相对集中在一定区域,或分散在各个街市。宋代以前,太湖流域的县城大多只是小规模的政治据点,至宋代,它们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和社会中心,宋代因工商业发展而出现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更是遍及全国,如京兆(今西安)、西京(今洛阳)、福州、广州等。宋代城市格局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职能增强,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出现主要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城市最早的手工业是为满足城镇及周围乡村居民日常需要的,如铁器制作、皮革鞣制和皮具,是其基本行业,城市是农产品与城镇手工业产品相交换的场所,乡村的部分农产品也通过城市运往外地市场,农村居民所需的外地商品,也主要从城市市场上取得。如瑞士莱茵费尔登城的外来商品中有来自阿尔萨斯的葡萄酒,萨尔茨堡和洛林的盐。在城市工商业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以极强的渗透力,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引起了农奴制和庄园制的解体和崩溃。同时,还从法律道德、社会意识、大众心态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对乡村施加着深刻影响。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城乡关系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2020-08-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城市的功能、规模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为东京。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摘自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示例》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的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近代北京城市的变化

出现了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
京奉、京汉、京张铁路
电器电灯自来水厂、印刷染织食品
故宫、皇家园林、帝王的祭坛庙宇都开放了,转变为博物馆,公园和公共场所
一些“洋式建筑”出现
道路改造、公共交通(电车、公共汽车)自来水、下水道整修、电力供应等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生地
出现富人区和贫民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东京和唐朝长安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变化,据此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北京为例概括近代中国城市与古代城市相比有何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0-07-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城市附近的乡村地区成为轻重工业区和家属生活区所在地,并因此很快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而离城市较远的很多乡村地区因采矿、采油、军工、修水库等建设活动而日益繁荣,达到一定规模后成为新兴城市。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A.国民经济结构已经严重失衡B.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提前实现
C.工业化是城市化的重要推手D.资源开采与经济建设基本割裂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                            

——摘编自郑学稼(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可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下表反映的是江南部分市镇及其经营项目)

市镇经营项目
湖州府南浔镇、菱湖镇、乌青镇、苏州府震泽镇、嘉兴府石门镇桑蚕缫丝
嘉兴府王店镇、王江泾镇、湖州双林镇、苏州府盛泽镇丝织业
松江府华亭县朱泾镇棉纺织业
桐乡县炉头镇冶铸业
桐乡县石门镇蚕丝、榨油
归安县善琏镇制笔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以及兴起的原因。

材料四 中国城市化从1840年开始起步,在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城市,但发展很不均衡。一直到1950年后城市化进程才开始稳步推进,但30年时间内仅仅从11%发展到19%,而这一时期全国的工业总产值却增长了38倍之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化才开始迅速发展,到2012年城市化率达到50%左右。             

——摘编自《中美城市化进程比较》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   1949-2013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0-06-1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