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城市化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所示信息反映了 1950-2010 年间(       

①世界人口从乡村大量流向了城市
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城市化进程
③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
④世界城镇人口增长率超过农村人口增长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代江南的地质、地形不但给予明清江南城市、市镇、乡村的空间分布以某种规定性,同时也对城市、市镇、乡村之间的联系给予了某种约定。市镇一般距离县治都比较近,与乡村则为郊邻,步行便可抵达。江南市镇在空间上与县、州城市形成辅翼,在经济和文化上既互相支撑,又有一定的自足性。市镇的繁荣使江南具有了突出的经济地位,至清代中叶赫然位于世界前列了。

——摘自罗时进《明清江南市镇及其文学群落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简述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空间布局状况。并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布局状况影响下的江南市镇发展趋势。

材料二   只要稍加注意我国都市之发展情形,便知道很多畸形变态。例如近百十年来的都市,很多偏在沿海一带,且每一大都市,多以外国经济势力作中心,甚至被划定了许多租借区域,行使外国行政权。这种都市,无疑是适应外力侵入产生的,非由本身之自然生长,故于我们国家民族的利益,颇不相容。

——张笃伦《漫谈市政建设》(1948年)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百十年来的都市”“畸形变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析导致这种“畸形变态”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基本脉络

项目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05——2009年2010年后
城市发展导向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城市群推进城镇化
城市交通特征 人多车少
车多路少
路多、拥堵增多
方式增多、服务少
治理策略自行车出行增加道路供给出行需求管理合作治理

            ———摘自刘淑妍、张斌《中国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思考》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
2022-06-2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20年代人们这样概括交通的影响:“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该材料旨在说明
A.交通网络使城乡联系日益密切B.交通发展促进城市布局变化
C.交通进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D.交通现代化决定工业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列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说法正确的是
A.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巴黎问世
B.20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C.19世纪末,电车、汽车、自行车在各大中小城市得到普及
D.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图是19-20世纪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A代表发展中国家B代表发达国家
②A代表发达国家B代表发展中国家
③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但速度趋于缓慢
④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A.①③B.①③④C.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为1843年和1893年中国的城市化率(%)。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我国城市化
地域
时间
北部
地区
西北地区长江
上游
长江
中游
长江
下游
东南
沿海
两广
地区
云贵
地区
1843年4.24.94.14.57.45.87.04.0
1893年4.85.44.75.210.66.48.74.5
A.始终处在持续发展中B.区域分布不平衡加剧
C.全都集中于政治中心D.受洋务运动失败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以下关于城市化的发展,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美国人发明了电梯②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③第一条地铁线问世④自行车得到普及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②①③D.③④②①
8 . 下图所示的信息,可以反映出

①19世纪中期,英国基本完成城市化
②英国城市化完成与工业革命有关
③英国是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国家
④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英国国内矛盾不断激化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为“迁居上海的原因”调查,主要的调查对象是1948年前迁居上海的部分人群,据图可知,吸引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因是
原因人数百分比
求学92.1
寻求就业机会22250.7
躲避中日战争173.9
躲避内战102.3
躲避匪徒30.7
躲避自然灾害112.5
躲避家庭纠纷20.5
到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358.0
其他(如家庭团聚)12929.3
A.交通技术的改善B.城市工业的发展C.基础设施的完善D.居住条件的优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l957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l949年的98个增加到l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化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