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回顾我国1950年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分期状况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化起步阶段(19501957年)1957年城市化率达到15.39%
城市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前期城市化率由1957年的15.4%上升到1960年的19.7%;后来城市化率下降到1965年的17.74%
城市化停滞倒退阶段(19661977年)城市化率从1966年的17.86%下降到197717.55%,基本上处于逆城市化状态
改革开放时期恢复阶段(19791984年)城市化率由1979年的19.99%上升到1984年的23.01%
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4年)城市化率由1984年的23.01%提高到1994年的28.62%10年间提高了5.61个百分点
城市迅速发展阶段(1994年以来)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它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政府更大程度的重视,这时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城市化,各地纷纷建立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

——摘编自许迎春《中西城市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历史阶段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 .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出现了环境恶劣、住房奇缺、公共空间匮乏等“城市病”。19世纪30年代的霍乱疫情最终使英国政府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城市治理政策,以1848年《公共卫生法》的颁布为标志,英国开始干预城市发展,进入以公共卫生为中心的城市规划阶段。这说明当时英国(     
A.疫病流行阻碍了工业化进程B.“城市病”催生城市治理新模式
C.以干预主义应对城市化问题D.开始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33年英国兴起城市公园运动,强烈建议为人口密集、居住条件恶劣的地区提供公共散步场所,以此改善下层人民的身心健康,但并未引起英国政府重视。到19世纪后半期,英国政府通过《开阔空地法案》,城市公园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该现象反映了当时英国
A.城市治理能力有所提升B.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C.城市无序扩张有所放缓D.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
2022-05-20更新 | 1076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第一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0年至1970年,居住在都市中心的拉丁美洲人从39.3%增加到53.5%。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在1950一1960年的10年间增加了19%,而都市人口却增加了67%.80年代,拉美城市人口可与欧洲(73%)和北美(74%)相媲美。这种现象的出现
A.主要受国际移民潮影响B.加剧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限制了社会的阶层流动D.促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结论
A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非洲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同步发展
B古希腊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太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村社大会有权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C20世纪末,拉丁美洲使用最多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其次是法语,仅少数人讲印第安语二战后拉美国家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D1875年世界城市化比率不到10%,1950年接近30%,到2015年则超过50%世界城市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总趋势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引进有线电报和电话,80年代又引进了电灯。1884年,上海至南京的电报线延伸至长江中游的汉口,1899年汉口电报局兼办电话。之后重庆也引进了饮水、照明、通讯等设施。这表明近代城市设施的兴办
A.由民族企业家主导B.沿海、沿江与内地同时进行
C.与开埠通商紧密联系D.遍及城乡为民众所普遍接受
2022-01-21更新 | 911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永安市第一中学、漳平第一中学三校协作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晚清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     单位:万(余)
1860年1890年
上海23100
汉口2080
天津1932

出现上表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经济的萎缩B.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
C.近代工业的发展D.政府实施了移民政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也是人类重要的经济单元、居住之所和权力空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世纪初,资本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发展起来。新航线的开辟使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北海沿岸的尼德兰、英国等国,在那里逐步兴起很多新兴工商业城市17世纪后,欧洲开始了现代国家的产生过程,君主制的建立对首都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很快就达到中世纪从未达到的规模。在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浪潮中,城市发展大大加速。随者资本、工厂、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中,某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集中、密度高,特别是在煤田和沿海地区,如英国的兰开夏地区、德国的鲁尔地区等,都成为城市密集地区。

——摘编自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是世界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00元,到201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51元,相当于1949年的393倍。1949年全国仅有城市132个,城市市区人口3949万人,城市市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7.3%,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仅有10个,占7.6%.到了1978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就已经超过美国了,已经是世界最大城市人口国家或社会。此后,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8.3亿人,相当于欧盟城镇人口数(2017年为3.87亿人)的2.1倍。

——摘编自胡鞍钢《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1949-2019)》(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欧洲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2-01-18更新 | 26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所示为中国近代城镇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
时间城镇总人口城镇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
1843年2072万5.1%
1894年2351万6.0%
1949年5765万10.6%
A.呈半封建半殖民地特征B.低速推进C.得益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分布不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49—1957年,随着战后经济恢复以及“一五计划”顺利推进,我国城市化率由 10.6%升至 15.4%;1961—1965 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出现了“中国式“的逆城市化现象;1978 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这一切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A.深受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影响B.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
C.逐步形成了合理的城市体系D.走协调发展的多样化道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