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018-06-09更新 | 6264次组卷 | 4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北师大附属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欧洲,19世纪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中期,已改用花岗石及方木块铺路,及至19世纪末发明用砖、混凝土和沥青铺路法后,欧洲各国的城市街道状况大为改观;新式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渐改良。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欧洲当时
A.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B.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
C.各国市政立法的完善D.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022-03-30更新 | 1459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7年前,焦作已拥有矿工5000余人,开辟出马市街、福中街、中原街等多条街道。车站附近建有道清铁路局、铁路办事处、机厂、车房、公园、医院、员司住宅等,多西式建筑。1931年前,焦作被单独划为一区,称焦作市,人口已达万人。1933年前,人口又增至15000余人。据此可知(     
A.铁路交通决定城市的空间格局B.城市是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汇点
C.城市工业使工人阶级发展壮大D.城市化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在中国诸多城市开辟通商口岸、划定租界。为选择租界范围、营建各种城市建筑,必须绘制比较详细、准确的城市地图,随之表现中国城市的地图大量涌现,绘制者除中国人外,外国人亦不在少数。由此可知,测绘制图的大量出现
A.加剧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B.有助于近代城市的合理布局
C.实现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D.使近代中国思想进一步解放
2021-04-28更新 | 609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图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年份,据此可知
A.19世纪中晚期城市化率上升与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关
B.1901年城市化率上升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关
C.20世纪20年代城市化率上升与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有关
D.20世纪30年代中期城市化率上升受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人口调查始于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到公元初才留下全国性的户口统计数字。由于户口登记和统计的主要目的是征收纳赋,所以登记和统计的重点只是人口中与征税对象有关的那一部分,其结果是户口统计数,通常不包括全部人口。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后,虽然户口登记与赋税征收已不再有直接的联系,但由于赋税制度的长期影响和户籍管理体系的不完备,户口数字与实际人口存在差距的状况仍未改变。

——摘编自米红、蒋正华《民国人口统计调查和资料的研究评价》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迫切需要进行土地和人口调查,以此作为施政依据,并掀起了人口调查的热潮。提出调查目的是“对内是为了振兴国家事业,对外是为了抑制列强的压迫”,而且将调查的质量与官员的官位挂钩,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全国性调查一般由内政部统一安排部署,然后通令各级办理,逐级上报。地方性调查除地方政府举办外,还有政府和民间学术团体及学者合作举办的。他们一般采取人口抽样调查,采用直接调查方法,调查样本虽然比较小,但所得结果颇有价值。但此次调查截至1930年底,调查完竣的有十三省,仅调查一部分的有三省,其余省份则依据过去资料估计。

——摘编自任伟伟《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研究(19271937)》

材料三   下图是根据新中国多次人口普查所做的城镇人口和GDP增长率示意图


——摘编自尹德挺《新中国七十年我国人口结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近代人口调查的异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镇人口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分两个阶段说明)。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布局

图2 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比较图1和图2,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了大量棉纺业和丝织业市镇外,明代江南还有一些专业市镇,经营不同的手工业,如盐业、榨油业、笔业、竹木山货业等。这些市镇并非行政运转的结果,而是商业及手工业集聚自然形成的。三教九流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很有生气的社会。在浓重的商品气中,却还不能忘了,士大夫们往往会因为市镇的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和信息灵通,选择临近的市镇居住。士大夫们在江南营造了不少园林,不但展现财力和成就,也展现他们的文化品位。

——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16世纪,一个旅行者在小镇过夜的概率是在大都市过夜的概率的5倍密。在贵族尽可能地使名下地产增值,君主也想要推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新的市镇茁壮成长起来。1580年之后的一百年内,瑞典瓦萨王朝颁布了30张新的市镇特许状,以鼓励对新土地的拓殖。与此同时,英国的都铎王朝和斯如图亚特王朝在爱尔兰也在兴建特许市镇——以引领英国的殖民事业。不是每个小镇都可以存活下来,苏格兰和挪威的自治市和特许市镇有四分之三变成了“鬼城”。

——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鹅欧洲史1517—1949》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同时期欧洲市镇发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繁荣的市镇工商业为什么没能推动社会转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的是17901910年美国城市人口数与总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年份总人口数(千人)城市人口数(千人)城市化水平(%)
179039292025.1
181072405257.3
18301286611278.8
185023192354415.3
187039818990225.7
1890629482210635.1
1910919724199945.7

——据李仲生《美国的人口增长、分布与城市化》整理


从上表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
2021-04-27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变化

(一)满天星斗——远古至夏商时期。

根据已经发掘的早期古城的分布看,中国城市的分布不仅只集中在黄河流域,而是遍布中国东西南北各个区域……

(二)北多南少——周朝至战国时期。

西周时期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其次是长江流域。

(三)重心南移——秦汉至魏晋时期。

城市的空间分布逐渐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扩展;向西北以游牧为主的地区扩张,内蒙古、新疆地区的城市数量增长。

(四)南多北少——唐宋时期。

南多北少的城市分布格局已经形成。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农牧地区的城市数量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

(五)趋向平衡——元明清时期。

蒙古、新疆、西藏及云贵地区城市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清代城市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

——据何一民王立华《论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分布的变化与特点》

材料中将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变化分为五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城市分布的变化作出合理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