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记载,1900到1938年中国城市化发展加速,城乡之间移居基本上自由。城市人口增长率是总人口增长率的两倍。1938年中国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人口是273万,占5亿人口的5%—6%。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B.中国城市化程度整体比较高
C.是民族经济瓦解了自然经济的结果D.是政府关注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2022-03-27更新 | 369次组卷 | 5卷引用:秘籍11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年,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年,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75年、1882年、1885年,相继颁布三部《工人阶级住房法》;1890年、1894年、1900年,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


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加以评析。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源自 Brian J.L.Berry,Urbanization


上图能够反映西方城市化发展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2022-03-15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押全国卷42题 开放型试题(12分)-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一个过程的实现,是“通过成千上万的个人的生活自己完成的,在很多人遭受痛苦,而另一部分人兴旺发达的时候,他们的世界则按现代形象得到重新塑造。最后,西方的所有人都已获得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个新的生活方式的获得,宣布了旧的文化观念的解体。一种小型的、淳朴的,在信仰和习俗上同质的稳定的社会,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转变了。因此,城市化,在造成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的转变过程中,也导致了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转变。

——都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社会变迁》


评材料中关于城市化影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03-11更新 | 358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卷小论文题专项指导与训练——观点评析类(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851714年,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统治下的英格兰拥有760个市场城镇,根据规模和功能分为三种类型:一种300400人口的小城镇,市场的影响所及为周围几英里的农村;第二种是人口在6001000人口的市镇,几乎所有的郡都有6个这样的市镇;最大的市镇在郡府所在地,英国东南部五大郡中各有两个彼此竞争的郡城,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在经济和思维方式上影响着广大农村。

——摘编自徐浩《中世纪西欧市场和市集制度新探》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市镇发展的异同,分析促进英国市镇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英市镇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
2022-02-25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7 比较型非选择题-2022年高考历史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九里,公城方七里,候城方五里,爵城方ニ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下,必于广川之上。高费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各种以传播现代知识文化为目的的新式文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日益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是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演示图

——摘自曹康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变化的作用。
2022-02-20更新 | 551次组卷 | 7卷引用:11 新型城镇化战略(对点练)-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预测
7 . 1871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城市人口占62.8%。苏联1940年国家工业化实现后,城市人口占33%。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差不多高出苏联城市人口比例一倍,原因不包括
A.两国资本积累方式不同B.苏联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
C.两国发展工业类型不同D.苏联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
2022-02-20更新 | 408次组卷 | 3卷引用:11 新型城镇化战略(对点练)-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预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北京城初建时的城郭是方形,符合前朝历代都城的传统形制。但是由于实际的地理状况不可能是均质的,北京城自元大都时期就受到地形与河湖水系的制约,是在理想的范式与现实中调和的产物。明朝由于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的威胁,嘉靖三十二年()加筑外城。明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延伸,长达8公里,成为北京城最明显的标志。皇宫坐落在中轴线.上,众多中央衙署分列在中轴线两侧,专制皇权对城市乃至国家的控制以这样一种集中的带有象征性的方式表达到极致。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德国划分都市为若干区,以定规制。凡楼房之高大,距离之远近、建筑之性质等事,皆随区而定,区中住民所营事业,亦有一定之取缔。如住宅区,不得开设工厂,商埠工场皆有相当地点是也。市之中心,必有公园及公共楼房,如市政局、图书馆等,环聚一处,名为市中心。复于各大道之当眼处,或于数街聚合之点,建立伟大之建筑物,如教堂或戏院者,以壮观瞻。德国都市之规划,亦不仅仅为现在设想,且有预定百年以后之扩张设计者。故德京柏林百年后之扩张至何程度,街道建筑之设施如何,早已有预定之计划。

——孙科《都市规画论》(1919年)


(1)据材料一,概括明北京城建设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都市规划的特点及影响。
(3)据材料简析明北京城与德国都市建设上的差异。
2022-01-24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6 城市与近代城市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对宋朝首都东京和唐朝首都长安加以分析比较,就可以发现唐宋间的巨大社会变革。唐长安是一个棋盘状封团结构,纵横交错的街道形成许多由围墙封闭起来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开封城街巷结构截然不同于长安,繁华的街市上酒楼林立,茶坊、瓦子等连成一片,形成昼夜喧阗的商业长廊。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琳琅满目。随着商业的繁荣,金属货币难以满足需求,宋仁宗时期在开封设交子务,负责面向全国的发行事宜。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上海作为新兴城市的排头兵,开埠前只是一个普通县城。开埠后,上海很快打破广州外贸垄断地位,成为联结内地和国内外市场的国际大都会。至清末,上海各类各级新式学堂249所,集中了全国工厂的48.7%。这一时期,租界内林立的西式洋楼、洋行、银行、教堂、影剧院、工厂与西餐馆等成为上海城市近代化的显著象征。租界畸形繁荣成为新上海的主体,相比之下传统旧城发展则明显缓慢下来。上海发展中租界与华界的强烈对比,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半殖民地性质的典型代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城市近代化的背景与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
2022-01-22更新 | 27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6 城市与近代城市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引进有线电报和电话,80年代又引进了电灯。1884年,上海至南京的电报线延伸至长江中游的汉口,1899年汉口电报局兼办电话。之后重庆也引进了饮水、照明、通讯等设施。这表明近代城市设施的兴办
A.由民族企业家主导B.沿海、沿江与内地同时进行
C.与开埠通商紧密联系D.遍及城乡为民众所普遍接受
2022-01-21更新 | 911次组卷 | 21卷引用:专题06 城市与近代城市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