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开始的英国工业化运动给城市带来了沉重的社会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巨大的住房压力使工人聚居地沦为城市贫民窟。生活垃圾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大量排放的烟尘及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空气,不断损害着居民的身体健康。经济危机动辄导致数十万人失业,越来越多的工人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同时,新兴的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缺乏整体环境方面的考虑,城市社会问题使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干预,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提出了系统的城市管理思想,成功地实现了从乡村到城市的战略转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认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努力把消费型城市变成生产型城市。产业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是实现城市管理的最基本的力量。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工作做不好,城市工作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在中央的指导下,城乡兼顾与城乡互助成为当时城市管理的重要思想。同时,在各大城市,政府还出面邀请若干人组成各界代表会,代表会成为政府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事的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在党的城市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快速恢复和发展了城市生产,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共经受住了执政的最初考验。

——摘编自莫岳云《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管理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的城市管理思想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近代以来中外城市治理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2022-06-27更新 | 31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2 . 对家乡和国家的认同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河海交汇之区,在金代是荒旷斥卤的滨海荒地,为海防之需在此设寨戍守,名日直沽寨……迨至元代,由于直沽临近大都,又据河海交汇之咽喉要道,因而,元王朝统治者在此建立掌管漕粮转输的官府衙署,并遣重兵戍守防卫,设仓储粮。1316年,改直沽为海津镇。明代永乐以后,政治军事中心北移,而经济中心仍在南方,为尽快连接这两个中心,明王朝统治者大规模发展漕运。漕粮转输皆以天津为入京要道,天津遂以其特殊之地理位置大步跨进政治经济领域,地方经济也随之得以发展。1404年,明成祖朱棣“以直沽海运往来之冲,且海口田土青腴便于屯守,乃设卫”,并派官在此监督筑城。明代中叶以后,天津地区的商品经济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由单纯的官运粮米及物资中转站发展成为各地商品及货物集散的北方商业中心城市。

——林纯业《明代漕运与天津商业城市的兴起》


(1)依据材料一,指出天津的城市职能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二   天津于1860年被迫开埠通商,使天津从传统的封建性城市逐步演变为不断滋生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半殖民地城市。天津不仅成为沟通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口岸和中国近代工业重要的发源地,而且也改变了它作为首都附属城市的被动地位。不能忘记的是,天津在百年间的迅速崛起也伴随着巨大的民族牺牲。……当然,比起其他一些沿海城市,传统天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开埠以后,资本积累的过程自然也相对缓慢。天津周围的腹地经济落后,无力为城市提供大量资本,也无法吸收城市的大量工业产品。开埠以后,天津港对外贸易额巨大,洋货充斥,使本地白银要有相当部分输送出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资本积累和工业发展。天津作为首都的门户,近代以来屡次遭到战争的侵害,使天津早期近代工业遭到全面破坏,失去了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

——来新夏《天津历史与文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侵略给天津带来的双重影响;并概括阻碍近代天津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   现代天津的发展

时间发展概况
1984国家做出进一步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决定
1997国家明确天津的城市定位为“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
2006国务院通过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出: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2011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4.5亿吨,与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紧密联系;天津开发区累计批准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999家,实现年工业总产值698.96亿元;全球500强企业中共有来自境外82家企业在天津开发区投资185个项目

——来新夏《天津历史与文化》

材料四   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天津市的功能被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3)依据材料三、四,简要概括天津改革开放的历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率先迈入现代化的国家,随着19世纪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英国政府开始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1848年、经过议会辩论,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法案规定:“在代表中央意志的大都市伦敦首先创建中央委员会,然后再广泛任命检查巡视员,派他去管理地方上的那些分支委员会。”这使得地方政府强烈不满,由此,1858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1年,议员提出并成立了地方政府委员会,推动议会颁布了1872年《公共卫生法》,1875年,又颁布了强化、巩固有一切成果的《公共卫生法》,规定“任何被通报为污染物制造者的受委屈个人都有中诉抱怨权”,这使得检查员所做的工作极易遭人误解,这些法案连同1875年的《食品和药物法》“共同构筑起了英国近代乃至现代社会公共卫生立法和管理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王广坤《论近代英国的卫生检查制度》

材料二   1951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1953年、政务院批准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旗、区)建立卫生防疫站;到1965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与1952年相比,机构增加了16倍、医师(技师)增加了11倍、卫生部还先后颁布了《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1954年)、《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1964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思路,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9年,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摘编自吴超《从卫生防疫到全民健康——新中国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与现代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上的相似之处,并说明其产生的相同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中期有效的海运保证了大都的粮食供应,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但在元朝末期,顺帝至正年间多次出现“海运不给”“运道遂梗”的局面,“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京师乏粮,使大都附近“强贼四起”。时人认为,“所在盗起,盖由岁饥民贫”,并建议“大发仓廪赈之,以收人心”,但元顺帝不允。行之数十年的京师赈济至此停止。京畿自然灾害频仍,大都粮食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大量人口外流。元朝廷不得不鼓励在京畿内开荒垦田,同时资遣流民及裁汰冗官,这些措施取得了有限的效果。

——摘编自韩光辉、向楠《元末大都城市的粮食供应》

材料二   工业革命导致了英国城市人口的剧增,伦敦、曼彻斯特等诸多城市出现严重的粮食供应问题。为此,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项法律,支持政府加快修筑运河和铁路,促进国内不同地区的粮食流通和互补,增强城市粮食供应的稳定性。1846年,英国议会废除了自1815年以来实行的《谷物法》,该法案曾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夸特是英国的重量单位,约合12.7千克)低于80先令时,绝对禁止粮食进口;只有在达到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自由输入粮食。据统计,英国19世纪30年代进口粮食比重为2%,到19世纪60年代增至24%。

——摘编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末大都粮食供应不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政府解决城市粮食供给问题的新思路,并分析其意义。
2022-05-2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卷(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从19世纪开始,英国部分社会上层人士就曾提出过一些关于城市环境治理的改革方案,比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主张、盖迪斯的城市有机综合体理念等等,而查德威克所领导的公共卫生改革运动更是直接推动了1848年《公共卫生法》的通过。1835年英国议会便通过法令,要求在城镇建立公共园林,在街道和公路两旁大量植树。英国政府也逐渐告别“自由放任”,成立了中央卫生总局和地方卫生委员会,颁布《工业分布法案》为大城市设置了人口和工厂密度上限,开展了大规模的煤气市营运动,关闭淘汰了落后的煤矿产能,推动石油和天然气等现代能源的使用,又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新科技、经济金融、文化教育、旅游度假等现代服务业,并通过学校教育、公众科普以及医疗宣传等方式不所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程度。

——摘编自石峰可《近代以来英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基本经验探析》

材料二   二战后的美国在联邦政府的大力资助下公路里程迅速增长,1970年达294.6万英里。汽车增长速度更快,到1978年平均每1.5人拥有一辆汽车,而生产汽车的福特公司占地1000多英亩,拥有7.5万工人,厂内铁路运输线达93英里。战后,黑人大量进入城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12个大城市的黑人已占美国黑人总数的28%,城市住房需求量增大。这一时期,联邦住宅管理局推行住宅抵押保险制度和住宅补贴制度,促进了美国住宅建筑的繁荣。在发放货款时,新建的、环境良好的社区,偿还抵押货款的安全系数被评为最高。至1970年,美国郊区人口已经分别超过了中心城区和乡村人口,郊区成为美国社会生活的主体,美国成为一个郊区化国家。

——摘编自孙群郎《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动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城市环境治理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成为郊区化国家的原因。
2022-05-2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考前模拟(二)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6 . 近、现代武汉城市的发展

材料 我们研究城市,要用大历史的眼光,研究影响城市发展的大历史因素。何谓大历史因素?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生态环境因素、社会结构因素,如政治形势、经济地理等。分析大历史因素,就可以在更为宽广宏大的历史场景中,描述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揭示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比如武汉,一般会描述它为“九省通衢之地”,但是用大历史的眼光去看,武汉“因武而昌”,长江的地缘战略价值是武汉城市之兴的历史契机,也是武汉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武汉“因商而盛”,唐代安史之乱后,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兴起和发展,助推汉口横空出世,走上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武汉必将再担历史大任,为支撑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起到重要作用……但2020年春节前后发生在武汉的新冠疫情暴露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治理短板,特别是当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乃至战争时,所引发的危机值得我们深思。

——摘编自周德均《江流浩荡天地阔——长江与武汉城市发展的长时段考察》


根据材料,以大历史的视角,就武汉城市的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如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二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22-05-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自测题(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城市记忆

城市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代印记;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城市形制各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中世纪欧洲谚语

材料四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五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六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两者之间的异同。
(2)材料二中雅典城市的布局有何特点?古代东西方城市反映的设计理念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推测这一谚语最早出现时期;概括中世纪城市基层治理主要特点。
(4)根据材料四、五,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外城市的发展?
2022-05-21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届高三等级考复习综合测试4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和利物浦拥挤的地窖和阁楼(法国)里尔和鲁昂得到了复制,工业贫民窟的恶劣后果引起了医生、作家、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的关注。波德莱尔问道:“无论一个人属于哪个党派……看到这些体弱多病的人呼吸着工厂的尘土,吞食着棉絮,身体被白铅、水银……浸透,在虱蚤之中,人类最伟大和最基本的美德在那儿与最刚强难化的罪恶、出自教养院的污秽相互依偎,怎么可能不被触动呢?”

——摘编自【美】乔治·罗森著《公共卫生史》

材料二   19世纪在铸造大口径磨光下水道和铁管方面的成就,使远距离供水成为可能,同时至少也能处理附近小河的污水……许多医务官能毫无困难地证明污秽拥挤和受污染的水和食物与城市传染疾病之间的关系……比河特丽斯和悉尼·韦布指出:19世纪是市政社会主义的世纪,大楼内每一项单地的改善都要求归集体所有并集体经营市政设施:自来水总管、蓄水池、导水管、抽水后,水总管、污水处理厂、污物处理场。

——摘编自【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一起源、演变和前景》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2时19世纪西方国家城市化认识的不同角度,并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城市病”产生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西方国家城市化的重要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33年英国兴起城市公园运动,强烈建议为人口密集、居住条件恶劣的地区提供公共散步场所,以此改善下层人民的身心健康,但并未引起英国政府重视。到19世纪后半期,英国政府通过《开阔空地法案》,城市公园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该现象反映了当时英国
A.城市治理能力有所提升B.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C.城市无序扩张有所放缓D.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
2022-05-20更新 | 1059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