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20-21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

——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1906年)“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1919年)“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治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清明节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观点的发展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新内涵。
2020-10-15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选修)
2 . 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上的“中国”,最初之义为“中央之城”,后来又用来指称“中原”,引申为中原王朝。在秦汉以后的中国,传统的国家认同不仅表现为对某一君主的认同,对某个具体朝代的认同,还开始表现为对超越朝代的具有历史文化延续性的通称——“中国”或“中华”之认同(甚至伴随着某种自以为“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的泛血缘认同)。清代尤其是晚清时期,通过预设彼此承认主权的现代条约国关系的建立,“中国”更成为被列强承认的主权国家之名称。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多种因素综合激发的产物。从思想来源上说,它既包括传统族类意识、华夷观念、“大一统等观念的延续作用,更包括近代西方种族、主权观念,历史、地理和政治法律等方面的新知乃至专门的民族主义“学理”输入的观念启导。从现实刺激方面看,作为“他者”的欧美、日本等近(现)代强势民族和印度、越南等弱小民族的命运参照和比鉴之效也显而易见。而列强对中国不断进行的军事侵略、政治讹诈、经济掠夺以及文化与种族歧视所导致和强化的民族现实危机,更成为驱动近现代民族主义在中国兴起、发展的直接动力。

——以上材料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国家认同呈现的特征以及这一特征对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清代以来对国家的认同呈现出什么新的变化。
(2)综合上述材料,联系相关史实,围绕“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020-10-2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