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文化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

——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二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论述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各个积极备战的民族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均势,在这种环境下,国家开始具有了三种维度:科学国家,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技术和发明为国家服务;战争国家,随时准备保卫该国的政治、经济和帝国的利益;社会国家,它专注于解决危险的阶级问题和确保国内稳定。国家的这三个面向并列发展:它们是同一种抱负的不同侧面,同一项事业的不同分支,从柏林到巴黎,从巴黎到伦敦,再从莫斯科到纽约,它们无处不在。

——据(印度)萨维帕里·戈帕尔等主编《人类文明史,第7卷:20世纪》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1914年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展“面向”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不少于两个面向,且不得与材料中的三个面向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06-16更新 | 5540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种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
A.古埃及雕刻对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借鉴
B.新罗效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C.奥斯曼帝国把印度教改造成国教
D.日本效法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 .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     
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
C.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D.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2021-04-29更新 | 183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促进人类健康和延长人们的寿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体育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体育运动类型多样:主要有田径、球类、射箭、摔跤、举重、游泳、马术、武术、荡秋千、放风等、拔河、龙舟竞渡、登山与踢毽等运动。传统体育养生的最主要作用是延长人们的寿命,通过体育运动和心灵的洗涤相结合。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地结合实际进行开拓,最后使得其发展不仅局限于延长寿命,更多的是对身体健康的追求。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在定的程度上是我国传统哲学的体现,很好地吸收了我国一些传统理念,并且结合五行、精气神学等理论来进一步的确保体育养生的发展,以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谢志民、范叠《科学与技术》2019年21期

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发源地,足球、拳击、橄榄球、高尔夫球、保龄球和部分水上项目基本上都起源于英国贵族们热衷的“户外运动”。它在18世纪到19世纪首先完成了竞技体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速演变成了有组织、有规则、商业化、职业化为总体特征的现代体育运动,由此创造了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新体育形态,对现代竞技体育具有改革性的国际影响カ。现代竞技体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特定的时期以一种特定的形态呈现,与英国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经验主义理性传统和注重绅士风度的文化传统为现代竞技体育的起源提供了文化土壤,造就了现代竞技体育理性化、科学化、规范化和追求公平竞争的文化先进性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现代竞技体育与传统竞技体育的区别所在,也是其能够向世界范围传播开来的内源性动カ。

——甄嫒圆、缪佳的论文《论英国文化传统对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体育走向现代化的社会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0-12-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晚明时期,奢侈消费的风气最早出现在明正统至明正德年间(1436-1521),嘉靖(1522-1566)以后奢侈风气渐渐明显化,城市尤其是江南地区乃奢侈风气的发源地。据嘉靖《泾县志》载,该地在明初人尚俭朴,"衣不过土布,非达宦不得辄用竺丝"。但是,"至成化、孔治间,生养日久,轻役省费,民弥滋殖,此后渐侈。……男女衣文绣,女子服五彩,衣珠翠,金银满饰,务华靡,喜夸诈。"明代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禁奢令",据估计有119次之多。

———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

材料二 在18世纪,即使是身处社会下层的英国人也热哀于消费,他们不停地购买钟表、亚麻布、窗帘、书籍、刀叉餐具、陶器、烟草、巧克力和茶叶等各种奢侈品。有人哀叹∶"对服装的偏爱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愚蠢行为,更令人悲哀的是,它几乎完全打破了过去的等级差别。"在王室的鼓励下,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抑奢法",根据经济收入严格规范了各个阶层的着装和举止方式。但"抑奢法"收效甚微。"伊丽莎白一世将消费品开支作为管理的手段",在贵族间引发"社会竞争","伊丽莎白时期的贵族别无选择,只有冒险大量支出"。为了保证地位并强化自我形象,他们利用了最易见的符号形—日益增长的


奢侈服装。

——据胡鹏《从莎剧服装看早期现代英国"抑奢法"、社会秩序与"国族性"》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奢侈之风盛行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禁奢措施的共同点,并简析其收效甚微的原因。
2020-10-1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时,西欧人文主义教育兴起。当时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拉丁语和希腊语,通行历史教育,重建道德哲学和伦理学。这些决定了人文主义教育培养和塑造的人才目标是凡俗知识分子而不是牧师神父,是新市民而不是修士或经院学究,是追求自由、文明并具有创造力的人,而非中世纪式的商人、哲学家和神学家。

——摘编自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系统地提出改造国民性思想,成为这一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的代表。他指出,“新民为中国第一要务”,这里的新民即指使民众接受新思想,戊戌变法失败就是因为“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想要抵制列强侵略,唯有实行我们的民族主义,而欲在中国实行民族主义,“舍新民莫由”。

——摘编自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所祈求,拥护个人之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

——摘编自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西欧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近代中国改造国民性思想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兴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8 . 世俗理性是一个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契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现代化与西欧内源型现代化的发生机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在西欧,市民阶级的经济活动是导致人们从中世纪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主要因素。而在中国,西方侵略所引起的强烈的民族生存危机感,以及由此引发的朴素的求生的警觉,才是产生中国特殊的世俗理性的基础。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的重要性,从思想变迁的角度来说,还在于它是中国世俗理性在政治精英中得到特殊发展的重要阶段。尽管这种特殊的世俗理性具有众所周知的价值偏狭性和局限性,但它却引发了从儒家类宗教的信仰主义的文化定势中脱选出来的历史潮流。

一一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二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渐渐落在下风,特别是 19世纪下半叶,当传统中国被迫进入全球背景下的万国以后,传统观念世界受到来自西方的严厉挑战。于是观念世界发生一个重大的转变,即价值观念的转换,中国人开始从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转变到以强弱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于是自强成了中国观念世界的重心所在。

一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与西欧现代化发生机制的根本区别,并分析中国与西欧现代化发生机制背景上的差别。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把中国带入“万国”的方式。分析中国被带人“万国”后,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经济、思想观念上有哪些变化。
2020-02-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雍乾三朝除了宣扬武功的方略外,还编写字典、韵书、类书及经书的集解,动员了不少当世的学者,从而引导了学术界的方向,形成了一个学术群体——乾嘉学派,顾炎武、戴震、段玉裁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传统文化原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考订和诠释,在经史子集等方面,都有不少突破性的成果和总结性的成就。乾嘉学派的许多学者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注重具体分析的方法,讲求言必有据、无证不信的态度,为由传统学术研究向近代学术研究转化提供了沟通的桥梁。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一书,形式上是对《孟子》中的主要名词进行诠释,实际上则是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层次的检讨和批判,甚至于“考据”出了“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的道理。但不可否认的是,乾嘉学派内部党同伐异、壁垒森严的门户之见及脱离实际的倾向,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17世纪中期,伦敦重新成为英国科学活动的主要中心,对科学感兴趣的人数大大增加。1660年,十二位英国科学家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学会。皇家学会标举的工作是“数理实验秩序之学”。这一批学者彼此切磋,推动了学术界发展实证科学。皇家学会第一任会长是天文学家瑞恩,后来担任过会长职务的学者,还有牛顿、赫胥黎、波义耳等人,都是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皇家学会的会籍,须由三位会士推荐,经全体会士投票,始得成为新会士。这一个学术团体集结了学术界的精英,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拱之功。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嘉学派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其学术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与中国乾嘉学派相比,英国皇家学会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前,中国人只知有朝廷,有天下。19世纪中叶后才逐渐接受“国家”这一近代概念。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将造成当时“老大中国”之责归罪于一班“老朽之人”。“少年中国”一词流行起来,遂涌现出“少年中国之革命军”、《少年中国晨报》等团体及刊物。由于进化论风靡,年轻一代必然代表未来的希望似乎成为一种常识,青年人不仅自担责任,似乎整个社会都将希望寄托于年青一代身上。五四时期,甚至“青年”尚嫌不够,还要冠之以“新”。但在建构“少年中国”过程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却出现“认同”危机:要复兴民族,却要抛弃传统;痛恨帝国主义,却又对其文化情有独钟。在“少年中国”旗号下,聚集着持各种不同乃至相互对立的观点、主义。更加复杂的问题是,到底该由谁来担纲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少年中国”始终是一个虚幻的理想,时人对这一概念的珍爱,恰恰映衬出内心的无所皈依。

——摘编自金燕《“少年中国”形象的构建与中国认同危机》

材料二       美国的国家认同并非世人熟知的“美国信念”,而是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定居者的盎格鲁——新教文化,其核心元素包括:英语;基督教;宗教虔诚;起源于英国的法治理念、统治者的责任理念和个人权利理念;敢于持异议的新教价值观,如工作道德以及个人主义。但是从20世纪后期开始,盎格鲁——新教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实质内容受到了诸多挑战,包括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的移民浪潮,学界和政界流行的文化多元主义,以族群和性别为核心的身份认同,以及精英人士日益强调的跨国身份认同,等等。与此同时,在美国人看来,全球霸权已经成为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最重要特质之一,不是世界第一的美国就不是美国。

——摘编自谢韬《美国国家认同的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少年中国”之说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少年中国”在当时无法成为一种国家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后期美国国家认同发生的变化及原因。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对如何凝聚国家认同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