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877年,郭嵩焘到达英国伦敦,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接着刘锡鸿被任命为驻德公使,不久清政府相继在其他各国首都设立了使馆。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如旧金山、横滨、大阪等地)设立领事馆。这反映了
A.清政府重视对外交往的开端
B.驻外机构已成为侨民的后盾
C.中外交往事务的近代化趋势
D.国家间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878年,曾纪泽出任驻英法公使,出行前与法国沟通,提出公使女眷只跟对方的女宾往来,不与对方男宾握手、同宴,并指出这是中国“名教攸关”。法方表示:眷属往来,敬礼有加,绝不干预跳舞宴会。这主要反映出
A.中外文化冲突中的“求同存异”B.政治斗争决定中外礼仪
C.清朝外交官对西方礼节缺乏了解D.纲常名教扼杀女性独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865年,英国人赫德在给总理衙门的文件中写道:“命大臣驻扎外国,于中国有大益处。”面对呼声,1875年5月,清政府在经历了三次遣使尝试后,发布上谕同意正式遣使,并于次年正式向外派驻外交使团。可见,晚清使节制度的建立
A.标志着清廷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B.推动了中国外交领域的近代化
C.反映了中国外交主权的完全丧失
D.使清廷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此……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等,迫使郭嵩焘辞职。这说明
A.部分国人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清朝官场相互倾轧的现象十分严重
C.与敌国打交道的官员通常受到诟病
D.道德绑架开始成为有效的攻击手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一切仿照军机处办理”,职掌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各国之约章公法律例税则在所必谙”,而且“一切海防矿务铁路电报邮政制造商务诸事,莫不由该衙门悉心筹画”,部分取代了六部的职权,成为了一个总揽洋务、外交的中枢机构。这反映了总理衙门
A.改变了清政府传统官制
B.是具有近代管理职能的机构
C.取代军机处的外交职能
D.适应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82年,在日本、美国、英国相继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条约后,朝鲜开始谋求改变其中国“附属国”的地位,向清廷提出派遣使节进驻北京的要求。对此,清廷断快拒绝,继续延续双方的旧有关系。朝鲜政府的这种做法
A.开始冲击中国传统的外交体系B.说明列强控制了朝鲜的内政外交
C.证明旧有宗藩外交已不合时宜D.体现其追随列强侵略中国的企图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傅乐成《唐代夷夏观念之演变》

结合唐朝“夷夏观念”的演变,说明社会观念演变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2021-05-10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福建卷0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60年代中期,对苏联斡旋下的美越和谈,中国向越南揭露了苏联出卖越南的阴谋,表示积极支持越南抗战到底。而1971年周恩来则向越南明确表态:“据我们观察,你们从外交斗争中赢得了经验”,“我们要向你们学习”。这表明中国外交
A.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
B.从中美敌对到中美建交
C.从区域对抗到全球合作
D.从革命外交到务实外交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52年9月,中国派出由重工业部、外交部等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民主德国(东德)举行的莱比锡博览会,该博览会以重工业机械展览为主。会后代表团总结道:“政治影响很大”,“达到了预期的政治效果”,“整个展览会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示威,这对美帝战争集团是一个有效的打击”。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阶级斗争扰乱了经济建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D.国际活动受国际局势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正是这种远见卓识,使唐朝开创了“四海威服,万国来朝”的昌盛局面。据唐朝政书记载,从唐初到玄宗开元年间,与大唐建立过外交关系的“四蕃之国”有近四百个。诗人王维对唐朝这一繁荣景象曾有诗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摘编自谢志东《拨云见日:你所不知道的唐朝与唐人》

材料二   中国社会的生产力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对外交政策的选择缺乏主动性,仅仅依靠外交的“均势原则”(即所谓“以夷制夷”论)……李鸿章毕生奉行“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是以列强间的矛盾和裂痕为基础的。实际上,列强之间在侵华问题上的“合作”或者“勾结”远甚于彼此之间的对立,这就注定了“以夷制夷”政策必将失败。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转型》

材料三   目前,简单来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就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呈现“四海咸服,万国来朝”昌盛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诠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综上所述,谈谈对外交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