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为适应列强要求,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该衙门独立于六部之外,是一个专门办理涉外事务的新式行政机构。官员由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指派兼任。其规则仿军机处办理。这反映了
A.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B.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C.外交近代转型的趋势D.专制集权遭到了破坏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材料一   清朝前期,外交事务由理藩院负责。理藩院是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也处理朝鲜、琉球等藩属国事务;与沙俄多次交涉,还处理对外事务。1842年后,通商口岸不断增多,外交事务频繁;1860年后,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不以“藩属”地位跟清朝交涉,要求设立专门外交机构;1861年,总理衡门成立,外交机构近代化起步。1867年,清政府派遣驻外使节,蒲安臣使团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使团。清末,裁撤总理衙门,设外务部,职权专一,权居六部之上,在政府机构中地位突出,是中国外交正规化的转折点。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改革外交部,制定外交部官制和组织法,有力推动外交机构近代化。在外交人才选拔上,废除前清保举制,制订外交官任用章程,把兼通外语规定为录用必要条件,淘汰了清末传统型外交人员,创建了较为完善的外交人才培养体系。民国初期,外交部人才鼎盛,外交官素质相对较高,颜惠庆、顾维钧、王正廷等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都扮演过重要角色。

——《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材料二   新中国外交大事表(部分)

时间主要外交成就
1949.10-1950.9按照“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
1953
1954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1955
1965建交国49个。
1971
197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72中日建交。
1976建交国111个。
2001
2013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外交事务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材料中相关年份的新中国外交大事件,并谈谈你对中国百年来外交的认识。
2022-03-1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16年初,中国启动“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由外交部长站台,各省区市党政一把手亲自推介,向10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工商界代表和中外媒体讲述各省区的故事。目前,外交部已经为中西部为主的11个省区市举办了推介活动。该活动旨在(     
A.推动民间外交主导对外交往B.统一各省区对外开放的进程
C.开启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D.深层次全方位打造中国形象
2022-03-21更新 | 5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793年清朝礼部官员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时要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1860年咸丰指示绝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同治皇帝。这种外交礼仪的变化反映了
A.华夷观念彻底崩溃B.近代外交艰难转型
C.宗藩体系走向瓦解D.保守势力仍然强大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典时代各文明之间相互交流。

地区间主要的物质性联结是商业联络,虽然商业联结不是唯一的联结。这是一个不仅货物流通各地,而且也是身怀技艺、携带植物的人们四处漂移的时期。当时,交换的范围有多广阔,可由以下事实来表明。在这一时期里,印度最先种养的棉花、甘蔗和鸡传播到了中国和西欧。中国在这些世纪里第一次获得了葡萄藤、苜蓿、细香葱、黄瓜、无花果、芝麻、石榴树和胡桃树;作为报答,中国人将自己的橘树、桃树、梨树、牡丹、杜鹃花、山茶和菊花传给了欧亚其它地区。与此同时,技术方面也发生了相似的交流。水车这一重大发明的传播情况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西亚的第一部水车是在本都国王米思里代蒂统治期内诞生的,约于公元前65年前后安装在黑海南岸;中国的第一部水车是其后不久、约公元前30年制造的。这两个日期靠得太近了,水车无论是从西亚直接传到中国,还是从中国直接传到西亚,都是不可能的;而只能是由它们之间某一未为人知的中间发源地传往两地。欧亚各地区的这种相互影响,是古典时代这些世纪里地方贸易和长途贸易全面繁盛的结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


阅读材料,简述欧亚之间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说明欧亚之间交流的总趋势。
2021-04-2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宜昌英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之前,英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操纵在汉萨同盟(13至17世纪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手中。15世纪开始,英国赋税结构中商业税逐步替代农业税占据主导地位。都铎王朝时期,国家的税制体系基本完备,赋税征收的力度也逐步加大。

16世纪,英国的关税收入超过王室领地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强大的汉萨同盟被彻底驱逐出英国;日益兴起的海运集团通过对议会的游说,推动了两项航海条例的通过,规定英国进口出商品须由英国船只运输。

——摘编自韦伯《世界经济史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开放的通商口岸逐渐增多,转口贸易日渐频繁,大量洋货在中国低成本倾销,免税商品范围不断扩大。清末,有志之士发出了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吁。巴黎和会上,北京政府收回国权的要求被无视。中共成立初期,即将废除不平等条约逐步纳入革命纲领。1926年,广州十万余人集会要求“早日实现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1928年起中国逐步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抗战时期,废约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由1978年的4.7%上升到2008年50%以上。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早期英国实现贸易自主权的因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现代逐步收回贸易自主权与英国相比的不同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外贸自主权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继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来,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成立。2017年5月和2019年4月, 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均在北京举行。上述史实说明(     )
A.中国积极发展区域外交, 为新时期经济建设奠定良好的外部环境
B.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正从积极参与者变为更具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C.中国的对外交往局限在经济领域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到决定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60年5月,周恩来访问亚洲6国,1963年底至1964年初又访问了非洲13国。中国通过“民间往来”发展为“半官方往来”,以改善中日关系。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成为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始终保持与各国密切的双边关系B.外交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C.采取积极策略力图走出外交困境D.开始突破西方外交的封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晚清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曾指出:“是所谓戎狄者,但据礼乐政教所及言之。其不服中国礼乐政教而以抄为事,谓之夷,为其倏盛倏衰,环起以立国者,宜以中国为宗也,非谓尽地球纵横九万里为夷狄,犹中土一隅,不问其政教风俗何若,可以陵驾而出其上也”郭嵩旨在说明
A.要平等看待西方国家B.儒家秩序观适用于欧洲
C.要主动学习西方文明D.优秀传统文化利于救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71年,李鸿章在驳斥日本刚行订约又马上悔约时,借用万国公法知识来批判日本这一做法,以维护清朝的“利权”。1874年,李鸿章又因日本侵台而用万国公法来维护清朝的“利权”。这表明
A.近代外交意识对中国产生影响B.“中体西用”思想出现重大突破
C.中国近代的外交体制已经形成D.封疆大吏的主权意识开始增强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