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表为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据此可知晚清(  )

翰林

进士

举人

优廪

副贡

荫生

监生

附生

例附贡

捐监

新式学堂

1875—1894

7

1

6

2

2

1

2

2

2

0

1894—1900

2

0

3

2

0

0

0

0

0

1

1901—1911

2

0

6

0

4

1

0

1

0

6


A.新式人才成为官吏主要来源B.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D.外交官群体走向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大受震撼,但又觉得下水道被万人踩踏,深感羞辱;1875年慈禧太后委派郭嵩焘出任英国大使,但同时又委派一个反对西学的刘锡鸿担任副使。这说明清政府(     
A.向西方学习成为共识B.仍以中体西用为外交指导思想
C.外交近代化步履维艰D.对西方文化从抗拒到被迫接受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制度从内部而言是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及其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从外部而言则是中原王朝对本国以外其他藩属国及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朝贡制度是索主国中国与东亚各藩属国之间政治秩序维护的主要手段,在古代东亚地区具有重要地位,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指出:“纳贡是古代中国人唯一承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形式。中国周边属都要对中国进行朝贡包括纳税、进贡方物等等。对此类朝贡中国各封建王朝也给予了相当丰厚的回赐。朝贡制度始于西周,至明朝达到鼎盛。朝贡国向明朝称臣采用明朝年号年历等;明朝政府则对其国王予以册封、赏赐。有些朝贡国在王位继承过程中出现的逆现象以及不守华夏礼节等问题,明朝政府多以发布谕令并遣使责问,同时对“却贡”等行为进行动诚和惩罚,而不是粗暴地干涉其内政。

——据陶继波《明清时期东亚朝贡制度变迁略论》等整理

材料二   公元前241年,第一个罗马行省西西里行省建立。罗马对第一块海外领土”(印西西里行省)的管理,俨然是一副大国统治者的模样它拒结给予西西里行省“平等盟员”的身份与权利,而是公然室称西西里行省是“罗马国家的领土”,从而开启了赤裸裸吞并被征服地区的领土并削被征服民族的霸国强权政治的先河。公元前227年,罗马国家的首批行省总督上任,标志着罗马行省管理体制正式建立,到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1世纪时,地中海世界的施大多数地区都建立了罗马行省。后来随着罗马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行省居民取得了完全的或不完全的公民权,直到公元212年所有罗马居民都取得了公民权这样所有罗马行省的居民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种关系反映在法律上则是罗马法在市民法和万民法统一以后,逐渐成为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

——摘编自朱景文《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和古罗马的海外行省制度——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形成的制度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特征,并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做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罗马的行省制度和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模式上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两种模式长期存在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鸦片战争后,以中英《南京条约》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均是由对方提出条约草案,中方代表几乎没有与对方发生什么争执就签订的。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B.急于结束对外战争困境
C.开始接受近代外交理念D.迫于西方列强军事压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1年9月初,在旧金山由美国主导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即《旧金山和约》,确立了日本半独立、半占领的“旧金山体制”。 20世纪50年代,日本一方面积极支持并配合美国的冷战战略,包括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直接和间接参加朝鲜战争等,另一方面利用美国的经济援助全力发展经济。1956年10月,日方不顾美国阻挠,与苏联达成协议,结束了两国的战争状态,恢复了双方的外交关系。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的反美情绪开始高涨,双方的矛盾集中在《美日安全条约》问题上。1960年1月,美日就《新日美安全条约》达成协议。该条约虽然仍允许美国继续在日本驻军,但删去了旧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内乱”等条款。1961年6月中旬,肯尼迪总统与池田举行会谈。双方认为美日关系进入了“平等伙伴关系”。

——摘编自赵学功《冷战时期美日关系嬗变的主要轨迹》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60年代美日关系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60年代美日关系变化的原因。
2021-05-1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学科网2020-2021学年高三大联考-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广东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宠惠(1881-1958),祖籍广东东莞,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早年跟随孙中山从事革命工作,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外交总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以及常设国际法院法官。1937年3月,王宠惠被蒋介石任命为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此时中日关系非常紧张,在此紧要关头,王宠惠执掌外交部,体现了国民政府对其外交能力的充分肯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根据形势变化与苏联谈判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沉重打击了日本孤立中国的外交图谋,促使英美改变对中国抗战的消极态度,积极争取英美援华。抗战后期,他审时度势,力争并最终确立中国四强之一的地位。王宠惠一生中先后撰写了《宪法危言》等一系列的法学作品,探讨了中国宪政设计的原则和方针,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

——摘编自祝曙光《王宠惠与抗战期间的中国外交》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宠惠一生的主要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宠惠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023-06-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同治年间,总理衙门官员志刚出使欧洲期间,有人问及“中国”一词的含义,他解释道:“国由列圣相传中道之国也,而后凡有国者,不得争此‘中’矣。”志刚此番.言论
A.维护了清朝国家主权B.表达了对欧洲列强的不满
C.体现了对传统外交体制的维护D.旨在消除中西政治的差距
8 . 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材料四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 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世界观”发展第二阶段的主要外交成就。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世界观”有何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咸丰十年,设抚夷局。局未久,即改为总理衙门。它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开展一些现代化项目,这使它经常遭到一些死硬的守旧派抨击,而外国人也时常批评它步伐不够迅速。对材料主旨理解准确的是
A.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产生动摇B.外交机构的半殖民地化严重
C.清政府主动顺应国际外交趋势D.中国近代化道路具有复杂性
2021-03-18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大附中、铁一、广外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20年代,法、英、日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魏玛共和国(德国)与苏联建立了秘密联系,得以在苏联训练飞行员和坦克手。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此后,西欧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上述对外政策的调整都反映了
A.在对外关系中彻底排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B.对西方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走向
D.冷战背景下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与孤立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