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对外视角的波峰和波谷

材料一   在唐代,“物殷俗阜……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的盛况空前。同时,器物使用“不闻华夷,兼收并蓄”。当此之时,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成为手工业发展的缩影。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

材料二   明朝末年,有记载的英国最早来华的商人,通过一位懂得中葡语言的通事(注:翻译人员),与中国人打交道。清朝前期,朝廷实施了特色的对外政策,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的窗口。在对华贸易中,英国的对华贸易需求旺盛,欧洲其他国家风尘莫及。双方的语言交流逐渐成为热门话题。18世纪上半叶,广州英语开始“稳步而迅速地取代澳门葡语而成为中外贸易不可替代的国际通用语”。从l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广州英语在中国南方口岸发挥着贸易通用语的主导作用。以汉字注音的广州英语词汇读奉和手册商务英语教材纷纷出现。如《红毛买卖通用鬼话》《通商指南》《华英贸易字汇》等。

——莫再树《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东地区“外语”变化与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元史》载:“至正二年(1342年)七月,拂郎国贡异马……。”元顺帝“龙心”大悦,下诏令群臣赋诗。节选如下,这反映了元朝
臣拂郎国,邈限西溟。蒙化效贡,愿归圣明。皇帝谦让,嘉尔远诚。—揭傒斯《天马赞》
宠荣日赐三品禄,不比卫鹤空乘轩。大国怀柔小国贡,君王一顾轻为重。—张昱《天马歌》
万国贡献岁靡息,琛瑶瑰异陋金锡。岂须征讨费兵革?文怀远人尽臣服。—陆仁《天马歌》

A.官员文化素质普遍提高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秉承传统朝贡外交理念D.海外贸易的空前繁荣
2021-11-12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1978年进出口总额仅206.4亿美元,2015年则达到30530.3亿美元,38年间增长了192.4倍,年均增长16.6%。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摘编自《中国对外贸易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进出口额的总体发展趋势,并分别说明1972年前后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0-01-0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73年,总理衙门与英、法、俄、美、德五国公使围绕亲递国书的觐礼问题进行谈判,双方辩论往返持续三个月之久,最终达成协议:五国公使觐见时不行跪拜之礼,公使们将觐见本国君主的三鞠躬之礼改为五鞠躬。据此可知中国
A.外交主动融入世界
B.外交艰难向近代转型
C.近代外交的屈辱性
D.奉行传统外交理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某中学三个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材料。


组别材料
第一组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献波罗树,树类白杨”;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法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据《唐会要》
第二组康熙……命于中州等地,给(番薯)种教艺……自此广布蕃滋,直隶、江苏、山东等省亦皆种之。
——《清稗类钞•植物类》
第三组于近世欧洲文明进步最有大功者,曰罗盘针,借以航海觅地;曰火器,借以强兵卫国;曰印书术,借以流通思想,开广民智。而此三者,皆非欧洲人所能自发明,彼实学之于阿拉伯,而阿拉伯人又学之于我中国者也。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因户之土布土棉,隧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萨拉.邦焦尔尼《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根据材料一,提炼三组材料的共同主题。井围绕这一主题,任选其中组材料,简要分析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沿海地区的棉纺织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产品大量进入美国家庭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上采取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执行不同任何超级大国结盟,也不建立战略关系的外交政策。这一调整
A.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促进了国内的现代化建设
C.表明中国确立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缘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7 . 平等互惠的国际贸易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东南经济超过中原的重要原因。北宋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内向型的,自然经济气息更浓。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分期

对外贸易状况

1840年至1914年

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4.4%.进口物量约增加3倍,出口物量增加约2倍。由于鸦片贸易的猖獗,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中心从广州北移至上海。英国始终支配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

1915年至1931年

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6.36%,出口的增长显著快于进口。英国在中外贸易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让位于美、日两国。日本一度占中外贸易总额的1/3左右。到1931年,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2.2%,超过了日本。

1931年至1936年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大幅下滑,年均下滑率为14.7%.美国在中外贸易中居首位。

1937年至1948年

进出口货物无法正常通行,对外贸易剧烈波动,对外贸易总额最低的年份不到4万美元,最高也只达到76万美元。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任选表格中所列出的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分析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67年,清政府派遣美国卸任驻华公使蒲安臣作为中国使节出访美欧,令西人对清朝的评价迅速改观作为在华西人主要传播媒介的《北华捷报》评价:“进步尽管很缓慢,但也是进步。”清政府的“进步”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
A.符合近代化潮流B.具有半殖民地性质
C.与国际惯例接轨D.适合洋务运动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光绪皇帝曾发布圣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这表明光绪帝
A.积极主动融入近代化潮流B.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
C.意图增设口岸以应对危机D.打算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2021-03-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878年,曾纪泽出任驻英法公使,出行前与法国沟通,提出公使女眷只跟对方的女宾往来,不与对方男宾握手、同宴,并指出这是中国“名教攸关”。法方表示:眷属往来,敬礼有加,绝不干预跳舞宴会。这主要反映出
A.中外文化冲突中的“求同存异”B.政治斗争决定中外礼仪
C.清朝外交官对西方礼节缺乏了解D.纲常名教扼杀女性独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