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76年,清政府按照传统的政治行为模式和西方外交的程序要求,制定了外交使节的出使行为规则。驻外使节是皇帝钦差,代君行权,外交非他们的本职,只是临时的任务。这一规则的制定
A.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B.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
C.体现出外交近代化的艰巨性D.表明清政府主动融入国际社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期,我国与日本的海上贸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宋日海上贸易交易的物品种类繁多,中国出口日本的主要有丝绸、铜钱、书籍、药材等。宋朝商船频繁往返于中日两国间,将搭乘船只的中国商人、僧侣、工匠、医者等送入日本,更有部分人士选择定居日本,为日本的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平安时代的权臣平清盛掌权时期,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亲自会见宋商,整饬濑户内海航路,使宋日贸易中心由博多移至京都,而宋日贸易也成为了其内政外交的基石。

——摘编自邵艳平《宋日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率庞大的商贸舰队,满载丝绸锦缎、四书五经、名家绘画、茶叶、瓷器、纸张等中国物产,先后七次下西洋,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远洋航行,先后到达南洋、印度洋等30多个国家,远达波斯湾、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秉持儒家“以德服人"的仁政原则和“厚往薄来”“不欺寡,不凌弱”的和平外交宗旨,交好东南亚、印度洋诸国,共同推进社会的和平安定。郑和下西洋体现明王朝“四海一家广示无外”的中华人文情怀与“和顺万邦""共事天下”的远大政治理想,开启了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新征程。

——摘编自朱丽霞《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华文明早期传播》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日贸易对日本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作用。
2023-07-0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鸦片战争后,朝野上下却沉浸在“施予恩惠以求羁縻”的迷梦中。即使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惨败后,清廷最怕的也不是割地赔款,而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说明
A.清政府内部始终坚持“华夷之防”
B.制度层面的藩属体系彻底崩溃
C.封建天朝体制的束缚依然严重
D.外交近代化阻碍清政府集权政治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7-04-19更新 | 439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明朝政府后,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重新确立了以明朝为宗主国的地区安全合作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凡是与明朝建立宗藩关系的国家,都须经过明朝的认可与册封,发生王位更替时,也要经过明王朝的许可,新王也须得到明朝的册封,这也被藩属国视作其政权合法性的标志。在这种宗藩关系下,明朝与藩属国之间,虽然名义上是君臣关系,但实际上对藩属国的内政并不干预,即使藩属国之间发生王位争夺的政变,明朝也很少出兵,而仅仅是对篡夺王位者予以道义上的谴责,或者积极从中斡旋。一般情况下。新的国王也会主动与明朝缓和关系,尽量争取明朝的册封和认可,这也是其寻求合法性与巩固权力所必需的。由此可见,明朝与藩属国的关系不同于西方的殖民侵略,对于这一点,即使是西方学者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如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就指出,明朝与藩属国的关系,“不是一种侵略性的帝国主义”。而是“表现出传统的文化主义”。

——摘编自张献忠《略论中华文明没有侵略和称霸的基因》

材料二   美国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

不论是否有意,美国的海军扩建一开始就不是针对英国海上霸权的,甚至可以说美国从未认真考虑过和英国进行一场海上较量。一些国会议员虽然叫嚷“美国舰队应该主宰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东部”,但在实际部署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这一点是与德国1897年以后海军扩建最大的区别,后者的矛头恰恰明确指向英国。

——摘编自徐弃郁《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宗藩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崛起方式不同于传统大国的地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大国之路不同走向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干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万国梯航来贡之事充斥二十四史,而中国官方主动航行到海外的记录却是凤毛麟角。有之,则主要是地方性的民间的航海活动.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说:“然市船之与商舶,其说稍异,市舶者诸夷船泊吾近地,与内地民互为市,若广之濠镜澳然。商舶则土著民醵钱造舟装土产,径往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摘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14~15世纪)建立通往亚洲的商路是比寻找新土地和资源更为诱惑的事。欧洲商人从陆路上穿越蒙古帝国的领土进行丝绸、香科、瓷器以及其他亚洲特产的贸易,最远可至中国。然而随着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和鼠疫的传播,丝绸之路的旅行不再像从前那么安全了。穆斯林商人把亚洲的货物经印度洋和红海运送到开罗,再转手给意大利商人,输送到西欧。但是在开罗,货物的价格往往已经涨得很高,而欧洲人对亚洲商品特别是香料的需要又是数量巨大的。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和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的总体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亚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不平等条约的态度∶"中国的代表们并不细加详查,一览即了。"因为这些条约就清政府看来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1864年总理衙门分发给满清官员三百本丁韪良(美国传教士)译著的《万国公约》,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约》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们表示,领事裁判权"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国际法里都找不到依据,它的存在仅仅是条约本身产生的结果。"他们认为现行税则对中国非常不公平,明显有违国际社会的通例。因此他们主张修改约章。

——摘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有关不平等条约的大事记

192413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公布,明确提出取消—切不平等条约
19241110孙中山在工团欢送会的演讲中,再次提出:“联合全国一致努力废除不平等条约”
1925530中共组织声势浩大的五卅运动,在宣言中指出,“这次惨剧(五卅惨案)也是不平等条约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19261毛泽东在有关不平等条约的《宣传报告》一文中指出,“孙中山先生的‘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这对宣传口号所取得的成就,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口头和书面宣传下,这些革命口号变得深入人心”

——摘自王栋【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国耻与民族历史叙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年代国人反对不平等条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国人反对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历史影响。
8 .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发起前,人民解放军痛击了在长江上横行霸道的英国巡洋舰“紫石英”号,并严正要求外国武装力量立即撤出中国领土。这一行动
A.令国民党彻底失去西方援助B.完全清除了列强在华势力
C.是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否定D.有效维护了新中国的主权
2021-02-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时间礼物说明
14051433年郑和代表皇帝,“贪赐丝绸、金银、瓷器等珍贵礼品”;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夷归附、万国来朝”,“贡品“包括象牙、宝石、珍禽异兽等。
17931794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乘坐“狮子号”等炮舰携带贺礼:天文地理仪器、蒸汽机模型、战舰模型等500多件,蒸汽机模型等贸礼被清政府束之高阁;乾隆帝赏赐丝绸、瓷器、五器及各类工艺品途3000件。
18531867年1853年,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将徐继畲《瀛寰志略》中赞美华盛顿的文字刻{碑送到美国,镶嵌在华盛顿纪念塔内。1867年美国政府将一幅华盛顿画像作为官方礼物送给总理衙门大臣徐继。
1941年11月宋氏姐妹代表国民政府将熊獅赠与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
1943年2月宋美龄将国宝邮票一册作为礼物送给罗斯福,并在美国发表精彩演讲
19491950年毛泽东访苏,准备了山东大葱、江西金桔、西湖龙井、湘绣被面等礼品;苏联赠了吉斯轿车等礼物。
1957年11月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带去了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项的模型,以及青花瓷等礼品
1972年2月中国赠送美国白玉提红釉大瓶、苏州双面绣等礼品,还表示将向美国赠与两只熊猫;尼克松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
1986年11月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在京举行,邓小平会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亚事长约翰范尔霖,并赠送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胶票,对方则赠送了组约证交所证章。
2014年9月习近平将国产品牌中兴手机作为国礼送给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与会代表。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11-27更新 | 54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6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10 . 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材料四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 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世界观”发展第二阶段的主要外交成就。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世界观”有何认识?
2014-06-03更新 | 261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文科)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