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及美国的承诺。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国家外交关系的改善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的纷纷涌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闭关政策。清廷中一些比较早的“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开始探索在西方外交语境下建立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外交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汀《北京条约》,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1860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征祥出任外交总长,立即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改组外交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1943年蒋介石成功出席开罗会议,并于会后发表《开罗会议宣言》,“中外舆情莫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表明国际体系平等地接纳了中国,中国第一次以一个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外交近代化转型至此基本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机构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简要评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8月,中苏两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苏联采取积极行动援助中国。当时的苏联给予了中国政府除了派兵参战外一切的援助,还贷款数亿美元给中国。苏联派遣志愿飞行员入华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并且帮助国民党训练军队。至1939年底苏联派出志愿空军飞行员计5个大队2000人和1000余架飞机,参加过保卫武汉、重庆、成都、兰州的空战,许多苏联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截至1939年年中,由于苏联的军事援助以及从其他国家购买武器装备,国民政府得以扩编大规模武装,包括:245个步兵师、16个骑兵师和1个机械化师。国民政府军队拥有了80万支步枪、5万挺机枪、1075门火炮、213辆坦克和150架飞机。

——摘编自李佳玉《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1950年,新中国向苏联贷款3亿美元,占三年恢复时期中央政府总投资的143%。中国将苏联贷款集中使用在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等基本建设的重点项目上。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向中国援建47个项目,其中能源项目占447%,东北建设项目占766%。同时,苏联还向中国提供大量科技情报和文献。1953年,接受苏联科学出版物的中国机关达到300个,总量有42136套。1950年至1953年,先后到中国帮助经济建设工作的苏联专家共计1093人,他们不仅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还培养中国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大都集中在重工业和燃料工业部门。除此之外,苏联还协助中国制定“一五”计划,从起草、修改到最终的定稿,苏联都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摘编自沈志华《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基本情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援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联对华援助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19-10-0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和信奉儒家学说的学者都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文明的中心,中心之外,便是四夷。国内统治秩序范畴的君臣等级关系,被中国的统治者逐步地运用到了处理中国和东亚各周边国家的活动中。册封与朝贡是最基本的行为模式。蛮夷小国在与中原王朝保持这种特殊关系的同时也可以得到不少的好处,例如经济上的互市贸易、朝贡之后的丰厚赏赐;安全上可以依仗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政治上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从某种意义上印证了其政权的合法性与权威性。中原最高统治者也希望通过与周边诸国的封贡关系来建立自身的藩篱和屏障。

——摘编自《古代中国外交思想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碰撞》

材料二:有研究认为,近代以来,中国被动地卷入世界体系,面对的是不断的失败和挫折,中国对世界问题很少发言。一战爆发后,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可以认为,参战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从消极回避到积极参与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参战使得中国获得了加入战后和会的机会,中国能够参加巴黎和会,阐明自己的观点,在国际舞台上出色的亮相,其本身便是很重要的。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国际地位,一场场前所未有的争国权的斗争充分表明了北洋政府外交思想与实践已进入新时期。

——摘编自《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一个被忽略的重大转变》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高潮。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的外交观念;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观念产生并得以维持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的外交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北洋政府时期促进中国近代化活动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新中国外交的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2019-10-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以来,自英国发动罪恶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之后,法国也趁火打劫,紧随英、美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从此,两国间的平等交流关系被侵略与被侵略这种极不平等的关系所取代。

材料二: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

——两则材料节选自《中法关系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近代前期史实说明两国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历史背景?
2021-01-2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公元702—777年,日本先后6次派使节到唐朝。每次随行的留学生多达四五百人;20世纪初,中国大批青年奔赴日本,“游学之盛……络绎不绝”。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B.本国的政治迫害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先进文化的吸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抗战时期,美国政府根据不同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其对华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抗战初期,由于美国对日本的侵略目标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国内孤立主义、和平主义势力强大,国际上“绥靖”主义思潮盛行,再加上美国在日本有可观的经济利益,所以美国采取了“避免介入”对华政策;日本在华侵略扩大,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在华利益,特别是德、意、日法西斯结盟后,美国政府更加深刻认识到日本也是世界秩序的破坏者,而中国人民英勇顽强地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对美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美国开始采取“援华制日”政策。但是,由于美国还没有充分做好战争的准备,再加上欧战爆发后,美国的“先欧后亚”战略,因而美国的“援华制日”政策是以避免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为目标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在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的作用,美国采取“结盟抗日”的对华政策。抗日战争末期,美国政府为了使战后远东国际局势向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美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摘编自王巧荣《论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2019-10-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某国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B.打破长期以来的外交僵局
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D.对付来自苏联方面的威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