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如表为古代中国关于“西方”名称变迁的主要历程。“西方”名称变迁主要反映了
名称主要范围
汉唐时期的“西域”广义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狭义上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
宋明时期的“西洋”最早见于五代,元代广为流布,明代特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
明末清初的“西方”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

A.中外交流的日益扩大B.开放程度的总体趋势
C.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D.农耕文明走向衰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其反映了
时期关系
50-60年代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中美、中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远东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中美苏日四国决定了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864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拨款印刷《万国公法》。次年2月,由总理衙门大臣作序的300部《万国公法》被分发给各省督抚参考备用。这反映出当时
A.地方督抚仍是清政府外交的主要承担者
B.总理衙门在中枢体制中拥有崇高地位
C.政治体制变革推动清政府融入国际社会
D.清政府对走出“华夷秩序”做出尝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1919年10月,徐树铮派驻军队到外蒙,全面否定《中俄声明》,被沙俄渗透多年的唐努乌梁海,终于回到祖国怀抱;11月,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以《中国大总统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复旧制。这表明
A.北洋政府有领土主权意识B.苏俄放弃了对中国的权益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高D.北洋政府与列强关系紧张
2020-05-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对表中信息解释合理的是
A.古代中外之间交流具有双向性B.古代中外间交流以技术为主导
C.海外贸易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D.中国对外交流主要对象是邻国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集


(1)根据材料一,请列举三个“跪在地上办外交”的例子并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1972221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词中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成“有巨大分歧”的中美两国“走到一起”的方式有何特点?并分析推动中美两国“走到一起”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

材料四   19493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困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在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共同的世界意识。邓小平时代融入世界的主要原因
2020-03-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A.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表为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据此可知晚清(  )

翰林

进士

举人

优廪

副贡

荫生

监生

附生

例附贡

捐监

新式学堂

1875—1894

7

1

6

2

2

1

2

2

2

0

1894—1900

2

0

3

2

0

0

0

0

0

1

1901—1911

2

0

6

0

4

1

0

1

0

6


A.新式人才成为官吏主要来源B.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D.外交官群体走向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据统计,从1860年到1894年,朝鲜向中国朝贡的年份有25年,琉球有8年,越南有5年,尼泊尔向中国朝贡了4次,缅甸朝贡了1次。1894年以后这一现象还有些残留,但未能构成一种国际秩序。这表明近代中国
A.宗藩心态已被完全破除
B.独立自主地位丧失
C.积极顺应近代化的潮流
D.传统外交体制难以存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19世纪80年代,晚清在处理法越问题时,两江总督刘坤一称:“法人进入越南举动忽以捕盗为词,狡焉思启,其如万国公法何?”河南道监察御史刘恩溥从正面援引国际法,并提出联合英美诸国利用国际法维护清廷对越南的宗主权,履行保护越南的职责。这说明当时
A.清政府依然推行传统的夷夏之防
B.清政府完全依赖列强维护宗藩体系
C.国际法被近代士大夫普遍接受
D.近代国际法影响中国处理外交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