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1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呈现的特点
(1)由开放走向封闭:总体上以____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自守。变化的原因: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根本原因)、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等。
(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____”;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以____为主。变化原因: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科技因素,包括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等。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____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以____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4)朝贡体制是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模式:____以来视中国为天下之中的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基本理念,决定了中国封建王朝在对外关系中的角色,也决定了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模式——朝贡体制。
(5)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出现侵略与反侵略斗争:____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2023-02-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微专题04开放与包容: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重点提炼】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0个微专题(新教材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如表为古代中国关于“西方”名称变迁的主要历程。“西方”名称变迁主要反映了
名称主要范围
汉唐时期的“西域”广义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狭义上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
宋明时期的“西洋”最早见于五代,元代广为流布,明代特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
明末清初的“西方”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

A.中外交流的日益扩大B.开放程度的总体趋势
C.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D.农耕文明走向衰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864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拨款印刷《万国公法》。次年2月,由总理衙门大臣作序的300部《万国公法》被分发给各省督抚参考备用。这反映出当时
A.地方督抚仍是清政府外交的主要承担者
B.总理衙门在中枢体制中拥有崇高地位
C.政治体制变革推动清政府融入国际社会
D.清政府对走出“华夷秩序”做出尝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抗击新冠状病毒期间,日本向湖北高校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这句诗来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A.玄奘西行天竺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张骞出使西域
2020-04-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高考历史学术热点与时政历史透析-专题02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打响武汉战“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19世纪80年代,晚清在处理法越问题时,两江总督刘坤一称:“法人进入越南举动忽以捕盗为词,狡焉思启,其如万国公法何?”河南道监察御史刘恩溥从正面援引国际法,并提出联合英美诸国利用国际法维护清廷对越南的宗主权,履行保护越南的职责。这说明当时
A.清政府依然推行传统的夷夏之防
B.清政府完全依赖列强维护宗藩体系
C.国际法被近代士大夫普遍接受
D.近代国际法影响中国处理外交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20世纪50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
A.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
B.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
C.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
D.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
7 .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2019-01-30更新 | 3063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9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教学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019-01-30更新 | 4192次组卷 | 87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考前提分冲刺练四:中国近代政治文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63年,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其中一个是亚、非、拉,第二个“中间地带”是指欧洲、加拿大澳洲、新西兰和日本。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用意,是要团结和利用更多可以争取的力量。材料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A.中国与苏联关系的恶化
B.日本和西欧具有可以抗衡美国的实力
C.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美苏冷战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陈争平教授将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分为四大阶段,即近代被动附庸型开放、建国初一边倒型开放、六七十年代突围型开放和新时期的扩大开放。有关几个“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动附庸型开放”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应全面否定
B.“扩大开放”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确立
C.“一边倒型开放”有利于新中国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
D.“突围型开放”,为80年代以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