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我国外交政策的一系列微妙变化表明
A.当时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中国不再对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予无偿援助
D.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代的中国无疑处在东亚文明的中心,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域外文化主要来自广义的西域地区。华夏文明在欧亚大陆中西部进行经营,主要开始于
A.张骞凿空
B.班超投笔从戎
C.文成公主进藏
D.昭君出塞
2019-01-27更新 | 590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同治十年,李鸿章驳斥日本刚行订约又马上悔约时,借用万国公法来反对日本这一做法。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又因日本侵台而用万国公法来进行辩驳。李鸿章此举
A.开始抛弃传统“蛮夷观”
B.用近代外交法则维护利权
C.成功捍卫了国家主权
D.避免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70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53%,而1965年只占39%,与共产党国家的贸易额则从1965年的30%降至1970年的20%,中国进口的工业品和技术的大部分、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均来自日本和西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开放政策实行
B.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C.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D.外交政策回归理性
2019-01-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乾隆时期,清政府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但甲午战后,清政府积极加入国际公约,如1896年加入《航海避碰章程》,1904年加入《红十字公约》。这一变化表明晚清时期
A.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B.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C.传统外交观念发生转变
D.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20年代,法、英、日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魏玛共和国(德国)与苏联建立了秘密联系,得以在苏联训练飞行员和坦克手。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此后,西欧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上述对外政策的调整都反映了
A.在对外关系中彻底排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B.对西方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走向
D.冷战背景下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与孤立
7 .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2017-08-04更新 | 6666次组卷 | 8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40年12月,琦善照会英方:“其书写禀帖(下级呈上级文书)、谕贴(上级给下级的手令)者,本系历久成规,……今既据请存体面,虽系体制攸关,然称谕者,不见增荣;称禀者,不见受辱。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这体现了
A.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
D.清政府长期奏行的外交文书范式有了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下列因素中,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国家性质B.综合国力
C.国家利益D.国内外局势
10 .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四: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百度网
材料五: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描述。
(2)根据材料三,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3)请你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