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58年, 在与英方代表谈判时,清政府代表提出: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其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散数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这表明当时
A.统治集团内部已有近代外交观念B.列强在华治外法权得到强化
C.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D.英国获得在华建使馆的特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到目前为止,有关近代中国摆脱条约束缚历程的诠释典范,是强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革命外交史观。“革命史”将是否主张无条件“废除不平等条约”作为爱国主义和反革命、好和坏的分水岭;着重于是谁最早提出并坚持“废约”,歌颂不与列强妥协的革命精神,批评主张“修约”者为卖国。因而,迄今中国外交史偏重于依赖民意的对外抗争历程,贬抑依循国际惯例的正常交涉。然而,在致力于融入国际主流秩序的今日,实应重新检视的一面。

—摘编自唐启华《论“情势变迁原则"在中国外交史的运用》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史,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64年,普鲁士公使在大沽口私自捕捉了三艘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当时两国是敌对国),满清政府根据国际法严重抗议。最后,普国退还商船并支付1500美元赔偿金。这在本质上说明满清政府
A.领土主权意识增强
B.开始利用国际法维护本国权益
C.满清政府的国际视野逐渐加强
D.利用近代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