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68年,总理衙门派出第一个外交代表团,美国人蒲安臣任涉外事务使臣,英国人、法国人任副使。同年中美签订《蒲安臣条约》,企图使中国成为列强共管的半殖民地,而美国在共管中居于领先地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与美国邦交关系密切B.近代外交人才短缺
C.外交日益与国际接轨D.外交的半殖民地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和信奉儒家学说的学者都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文明的中心,中心之外,便是四夷。国内统治秩序范畴的君臣等级关系,被中国的统治者逐步地运用到了处理中国和东亚各周边国家的活动中。册封与朝贡是最基本的行为模式。蛮夷小国在与中原王朝保持这种特殊关系的同时也可以得到不少的好处,例如经济上的互市贸易、朝贡之后的丰厚赏赐;安全上可以依仗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政治上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从某种意义上印证了其政权的合法性与权威性。中原最高统治者也希望通过与周边诸国的封贡关系来建立自身的藩篱和屏障。

——摘编自《古代中国外交思想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碰撞》

材料二   有研究认为,近代以来,中国被动地卷入世界体系,面对的是不断的失败和挫折,中国对世界问题很少发言。一战爆发后,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可以认为,参战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从消极回避到积极参与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参战使得中国获得了加入战后和会的机会,中国能够参加巴黎和会,阐明自己的观点,在国际舞台上出色的亮相,其本身便是很重要的。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国际地位,一场场前所未有的争国权的斗争充分表明了北洋政府外交思想与实践已进入新时期。

——摘编自《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一个被忽略的重大转变》

材料三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对外政策流露出寻求缓和的端倪。1954年4月举行了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新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怎样的外交观念?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观念产生并得以维持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的外交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在北洋政府时期,有哪些促进中国近代化的活动?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日内瓦会议召开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