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鸦片战争后,清朝君臣以传统的盟誓观念应对所签订的中外条约,“要盟不信,本属权宜”。但至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已将条约视为“信守之凭”,同时“自主权”“固有之权”“一国之私权”等命题先后进入照会和策论。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廷外交观念由传统向近代转型B.近代民族国家主权意识的萌发
C.洋务派主动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D.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已经实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欧美列强和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蓄意制造了许多外交事件和国际争端,使中国对外交涉活动十分频繁。晚清外交中既有鄙视外人的一面,又有恐惧外人的一面。外交中存在着明显的起始阶段奋力捍卫国家权益,可最后无奈退让的局面。外交活动中面临着外来压迫与内部政争的双重困境,双方的共同作用使中国的外交举步维艰。晚清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深深的屈辱性,也有着浓厚的抗争精神。在外交进程的态势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等而渐次成熟。

材料二   近代,在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农业经济更显没落,其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使中国远不能适应近代化发展诸多方面尤其是外交方面的需求。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外交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外交特征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第12款规定:“中国深欲整顿本国律例,以期与各西国律例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以成此举,一俟查悉中国律例情形及其审断办法及一切相关事宜皆臻妥善,英国即允弃其治外法权。”1903年的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中日《通商行船续约》也有基本相同的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A.要求逐渐摆脱列强的控制B.开始重视法律制度的构建
C.已具有较为明晰的近代外交意识D.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官籍贯分布情况。此表可用于说明晚清
省籍广东广西四川山东江西河北福建湖南江苏浙江贵州八旗湖北台湾安徽
人数501123111828234162116

A.满洲贵族势力逐步被削弱B.地方政治派系林立C.沿海与内陆开放程度有差异D.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