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近代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中,动辄出现夷性犬养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夷狄视作人类。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朝割地赔款,已是大失颜面,却也依旧自居天朝,弄得英国人在《南京条约》内义正言辞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平等。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首次明文规定中国人在称呼英国人时不准出现这个字眼,并且依旧声明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

——摘编自曹南屏《:偏远的他者

材料二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摘编自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王朝的“夷狄”观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认识,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由“自居天朝”到“醉心欧化”的主要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现在我们要研究我们的近代史。我们要注意帝国主义如何压迫我们。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的抵抗方案。我们尤其要分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我们如果能找出我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总论》(1938 年)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近代史的教训与抗战建国”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